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乳腺癌复发可能表现为局部肿块、皮肤改变、骨痛、持续咳嗽、异常出血等症状。复发征兆主要有新发肿块、手术瘢痕异常、骨关节疼痛、呼吸困难、阴道不规则出血等,需结合影像学与病理检查确诊。
乳房或腋窝区域出现无痛性硬块是常见复发表现,可能与残留癌细胞局部增殖有关。肿瘤细胞浸润可导致组织密度增高,触诊质地坚硬且边界不清。需通过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鉴别良性增生与恶性病变,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临床常用注射用紫杉醇、卡培他滨片、枸橼酸他莫昔芬片等药物进行干预。
原手术切口周围出现红肿、溃烂或卫星结节时需警惕皮下复发。瘢痕处癌细胞浸润可伴随皮肤橘皮样改变或静脉曲张样表现。复发灶多呈现紫红色斑块伴毛细血管扩张,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导管内癌或浸润性癌成分。治疗需联合放射治疗与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等靶向治疗。
椎体或骨盆区域持续性钝痛可能提示骨转移,夜间加重为典型特征。癌细胞通过血行转移破坏骨小梁,X线可见溶骨性病灶伴病理性骨折风险。骨扫描显示放射性浓聚灶,可选用唑来膦酸注射液、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配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缓解疼痛。
进行性气促伴干咳需排查肺转移可能。癌细胞肺内播散可形成多发结节,CT显示毛玻璃样阴影或胸腔积液。肿瘤压迫支气管可引起肺不张,血气分析可见低氧血症。治疗采用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注射液化疗,必要时行胸腔穿刺引流。
绝经后阴道出血或经期异常可能提示子宫内膜转移。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可转移至生殖系统,宫腔镜可见内膜增厚伴异常血管。诊断需结合CA125检测与诊断性刮宫,治疗选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调节激素水平。
乳腺癌复发患者应保持规律随访,术后5年内每3-6个月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与影像学复查。日常需维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与深色蔬菜,避免高脂高糖食物。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但应避免承重关节的过度负荷。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持续性疼痛或异常分泌物时,应立即就诊进行PET-CT等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