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粒是怎么引起的

1.73万次浏览

陈腊梅 副主任医师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脂肪粒可能由遗传因素、皮肤损伤、内分泌失调、护肤品使用不当、毛囊角化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护理、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等方式改善。脂肪粒是粟丘疹的俗称,表现为皮肤上白色或黄色的小颗粒。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遗传性皮脂腺分泌异常或角质代谢障碍易发脂肪粒。这类情况通常表现为家族多成员出现类似症状,皮肤对油脂的代谢能力较弱。日常需避免使用厚重护肤品,可选择含神经酰胺的温和保湿霜帮助修复皮肤屏障。若伴随炎症反应,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控制感染。

2、皮肤损伤

过度去角质、激光治疗后未妥善护理或外伤可能导致表皮修复过程中形成微小囊肿。损伤后皮肤会异常角化包裹皮脂形成脂肪粒。建议恢复期使用医用敷料保护创面,避免摩擦刺激。已形成的脂肪粒可经专业消毒后,由医生用无菌针头挑除,配合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3、内分泌失调

妊娠期、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或甲状腺功能异常时,皮脂腺分泌旺盛易堵塞毛孔。这类脂肪粒常密集出现在眼周等皮脂腺丰富区域。需排查血糖、性激素等指标,调整原发病后可逐渐缓解。局部可短期使用维A酸乳膏促进角质溶解,但孕妇禁用。合并痤疮时可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消炎。

4、护肤品使用不当

含矿油、羊毛脂等封闭性成分的护肤品可能加重毛孔堵塞,尤其油性皮肤在高温环境下更易诱发脂肪粒。建议更换为标有"非致痘"标识的水性护肤品,清洁时选用氨基酸类洗面奶。已形成颗粒可尝试含水杨酸成分的棉片轻柔擦拭,顽固性脂肪粒需由医生使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去除。

5、毛囊角化异常

维生素A缺乏或某些皮肤病如毛周角化症会导致角质过度堆积,形成包含皮脂的微型囊肿。这类脂肪粒触感较硬,多分布于面颊和手臂。日常可增加胡萝卜、深绿色蔬菜摄入,必要时口服维生素AD软胶囊。皮肤科可能建议进行果酸换肤治疗,配合使用尿素维E乳膏软化角质。

预防脂肪粒需注意清洁时动作轻柔,油性皮肤每周1-2次使用低浓度果酸洁面即可。外出时做好物理防晒避免光老化加重角化异常。饮食上控制高糖高脂摄入,适当补充亚麻籽、深海鱼类等富含欧米伽3的食物调节皮脂分泌。若脂肪粒持续增多或伴随红肿疼痛,应及时就诊排除汗管瘤、扁平疣等皮肤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