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死患者需注意控制基础疾病、规范用药、康复训练、饮食调整及定期复查。脑梗死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因素引起,可能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等症状。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脑梗死的重要诱因。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空腹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达标。合并房颤者应遵医嘱抗凝治疗,避免血栓脱落引发再梗死。基础疾病控制不佳可能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
二级预防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存在吞咽障碍时可选用替格瑞洛片等无需碾碎的药物。用药期间观察牙龈出血、黑便等不良反应,禁止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急性期后尽早开始康复治疗,肢体功能障碍者可进行Bobath技术训练,言语障碍者需语言康复师指导。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从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步行训练。早期康复有助于神经功能重塑,延迟康复可能遗留永久性残疾。
采用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类、豆制品。吞咽困难者应选择糊状食物,进食时保持坐位,预防误吸导致肺炎。
每3-6个月复查颈动脉超声、头颅CT等项目,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新发病灶。监测肝肾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及时发现药物副作用。出现新发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警惕再梗死或出血转化。
脑梗死患者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日常活动需家属陪同防止跌倒,卧室应设置防滑垫及扶手。夏季注意补水避免血液浓缩,冬季加强保暖防止血管痉挛。建议记录每日血压、用药及症状变化,复诊时供医生参考。康复期可加入患者互助组织,获取心理支持与社会适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