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红风团和白风团是荨麻疹的两种常见表现,主要在于颜色、形成机制及伴随症状的差异。红风团多由组胺释放引起血管扩张,表现为鲜红或粉红色斑块伴明显瘙痒;白风团则因局部水肿压迫血管导致苍白或肤色改变,可能提示血管性水肿或物理性荨麻疹。
红风团呈现鲜红或粉红色,源于真皮层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发毛细血管扩张和血浆外渗。白风团中心呈苍白色或接近正常肤色,周围可能有红晕,与局部组织水肿压迫微小血管相关。颜色变化可作为初步判断病情进展的指标,红风团颜色加深可能提示炎症反应加剧。
红风团典型病理过程涉及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常见于食物过敏或虫咬。白风团多与物理刺激相关,如划痕症患者皮肤受机械压力后,水肿组织阻断血流导致苍白。部分白风团病例与补体系统异常激活有关,可见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红风团常伴剧烈瘙痒、灼热感,皮温升高且边界清晰。白风团可能伴随刺痛或紧绷感,严重时出现皮下组织肿胀,若累及喉头黏膜需警惕窒息风险。两种风团均可自行消退,但白风团持续时间可能超过24小时。
红风团多由过敏原触发,如海鲜、药物或花粉。白风团常见诱因包括寒冷刺激、日光照射或持续压力。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可能同时出现两种风团,需通过血清IgE检测和皮肤划痕试验鉴别病因。
红风团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白风团伴血管性水肿可联用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片。顽固性病例需奥马珠单抗注射液治疗。避免搔抓、穿着宽松衣物有助于减少物理性荨麻疹发作。
荨麻疹患者应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及皮损特征,急性发作期可用冷敷缓解瘙痒。日常需避免已知过敏原,选择pH值中性的清洁产品。若出现呼吸困难、眼睑肿胀等全身症状,应立即就医。慢性患者建议定期复查血清补体水平和甲状腺功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