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静脉栓塞导管取栓需注意术前评估、术中操作规范、术后监测及并发症预防。主要有严格掌握适应证、完善影像学检查、规范抗凝治疗、监测生命体征、识别出血风险等事项。
导管取栓适用于急性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存在肢体坏死风险的患者。需排除活动性出血、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禁忌证。术前需通过超声或CT静脉造影明确血栓位置及范围,评估血管解剖条件是否适合介入操作。
术前需完成下肢静脉超声、CTV或MRV检查,明确血栓累及范围及侧支循环情况。术中需配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实时引导,术后建议复查影像评估取栓效果及残余血栓量。对于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需同期评估是否需行血管成形术。
术前需根据体重调整普通肝素用量,维持活化凝血时间在250-300秒。术后需过渡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续改为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等口服抗凝药物维持治疗3-6个月。抗凝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术中需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警惕肺栓塞、血管穿孔等并发症。术后24小时内需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变化、皮温及动脉搏动情况。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需立即行肺动脉CTA排除血栓脱落。
穿刺部位需加压包扎24小时,观察有无血肿形成。术后需监测血红蛋白变化,警惕腹膜后出血。对于高龄、既往出血史、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等高危患者,需个体化评估抗凝强度。出现头痛、呕血等表现需及时排查颅内或消化道出血。
术后需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穿戴医用弹力袜3-6个月预防血栓后综合征。恢复期避免久坐久站,建议每日进行踝泵运动。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及血管超声,若出现下肢肿胀加重或新发疼痛需及时就诊。饮食上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K含量稳定的蔬菜,控制钠盐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