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哺乳期乳腺炎可通过热敷按摩、排空乳汁、抗生素治疗、中药调理、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哺乳期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哺乳姿势不当等原因引起。
哺乳期乳腺炎早期可采用热敷按摩缓解症状。用温热毛巾敷在乳房硬块处5-10分钟,配合轻柔的环形按摩,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胀痛感。按摩时从乳房外围向乳头方向推按,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挤压导致炎症扩散。热敷水温控制在40-45摄氏度为宜,每日可重复进行2-3次。热敷后立即哺乳或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汁效果更佳。
保持乳汁通畅是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关键措施。建议增加哺乳频率,每2-3小时哺乳一次,先喂患侧乳房。若婴儿吸吮或乳汁排出不畅,可使用医用级吸奶器辅助排乳。排乳时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暴力挤压。哺乳后可用冷敷减轻肿胀,冷敷时间不超过15分钟。乳汁淤积超过24小时未缓解需及时就医。
细菌感染引起的哺乳期乳腺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等,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肠溶片。抗生素疗程通常为10-14天,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完成全程治疗。用药期间可继续哺乳,但需观察婴儿是否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若形成脓肿则需联用甲硝唑片抗厌氧菌感染。
中医认为哺乳期乳腺炎多属乳痈范畴,可配合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的中药。常用蒲公英颗粒能缓解乳房胀痛,夏枯草口服液有助于消除硬结,乳癖消胶囊可改善局部炎症反应。服用中药期间需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情绪舒畅。中药治疗起效较慢,适合症状较轻或配合西药联合使用,严重感染仍需以抗生素为主。
哺乳期乳腺炎发展为乳腺脓肿时需手术切开引流。脓肿直径超过3厘米或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者,需在局麻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放置引流条。小脓肿可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术。手术治疗后仍需继续抗生素治疗,伤口护理期间可暂时用健侧哺乳,患侧用吸奶器维持泌乳。术后2-3天需复查超声确认脓腔闭合情况。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内衣,避免乳房受压。保持乳头清洁干燥,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纠正婴儿含接姿势。饮食宜清淡,多饮水,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出现发热超过38.5摄氏度、乳房皮肤发红面积扩大、脓性分泌物等表现时须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避免突然断奶,循序渐进减少哺乳次数可预防乳汁淤积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