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老年心力衰竭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调整生活方式、使用利尿剂、应用血管扩张剂、服用β受体阻滞剂、植入心脏起搏器等。心力衰竭可能与心肌缺血、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
心力衰竭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5克,避免加重水钠潴留。保持适度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戒烟限酒,避免饮用浓茶或咖啡,减少心脏负担。监测体重变化,短期内体重增加可能提示病情恶化。
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水分,缓解肺淤血和下肢水肿。利尿剂使用期间需定期检测电解质,防止低钾血症发生。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肾功能,需要医生调整剂量。服药后尿量明显增多属于正常现象,但出现乏力或心悸需及时就医。
硝酸异山梨酯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血管扩张剂可能引起头痛、面部潮红等反应,通常持续用药后症状减轻。服药期间避免突然站立,防止体位性低血压。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联用可能引发严重低血压。
美托洛尔缓释片、比索洛尔片等药物可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改善心肌重构。β受体阻滞剂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避免突然停药诱发反跳现象。用药期间监测心率,静息心率维持在55-60次/分为宜。合并支气管哮喘或严重心动过缓患者慎用。
对于合并严重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的患者,双腔起搏器可改善心脏泵血功能。术后需定期检查起搏器工作状态,避免接触强磁场环境。起搏器电池寿命通常5-10年,电量耗尽前需更换脉冲发生器。术后早期避免患侧上肢剧烈活动,防止电极脱位。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应每日监测血压、心率及尿量变化,记录症状波动情况。饮食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饱餐加重心脏负荷。保持情绪稳定,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诱发急性加重。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尿量骤减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