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癌和腺癌的区别是什么

9534次浏览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鳞癌和腺癌是两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区别在于组织来源、病理特征及生长方式。鳞癌起源于鳞状上皮细胞,常见于皮肤、食管、肺等部位;腺癌则来源于腺上皮细胞,多发生于乳腺、胃肠、肺等器官。两者在细胞形态、分化程度、转移途径及治疗方案上存在差异。

1、组织来源差异

鳞癌由鳞状上皮细胞恶变形成,这类细胞广泛分布于皮肤、口腔、食管等暴露或易受刺激的部位。腺癌则起源于具有分泌功能的腺上皮细胞,常见于乳腺、前列腺、胃肠等腺体丰富的器官。组织来源的不同导致两者对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2、病理特征对比

鳞癌在显微镜下可见角化珠或细胞间桥,肿瘤细胞呈多边形排列紧密;腺癌则表现为腺管样结构或黏液分泌,细胞核常偏于一侧。免疫组化检测中,鳞癌通常表达P40、CK5/6等标记物,腺癌则对TTF-1、NapsinA等标志物呈阳性反应。

3、生长方式不同

鳞癌多呈外生性生长或浸润性扩展,易形成溃疡;腺癌倾向于侵袭深层组织并通过淋巴转移,部分类型可产生大量黏液形成黏液湖。肺鳞癌常见中央型生长,而肺腺癌多为周围型结节,这种差异影响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方式选择。

4、转移途径区别

鳞癌主要通过淋巴道转移至区域淋巴结,晚期才发生血行转移;腺癌早期即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骨、脑等远处器官。例如胃腺癌易转移至卵巢形成克鲁肯伯格瘤,这种转移模式在鳞癌中极少见。

5、治疗策略侧重

鳞癌对放疗相对敏感,常用顺铂联合放疗;腺癌更依赖手术切除联合靶向治疗,如肺腺癌可使用吉非替尼片、奥希替尼片等EGFR抑制剂。免疫治疗中,鳞癌对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反应率较高,而腺癌需根据驱动基因选择治疗方案。

对于疑似肿瘤患者,建议尽早就医完善病理检查,通过支气管镜活检、穿刺活检或手术标本明确癌症类型。日常需戒烟限酒,避免接触石棉等致癌物,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低剂量CT或胃肠镜检查。确诊后需遵医嘱制定个体化方案,结合手术、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等多学科手段综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