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哺乳对孩子的危害

4.57万次浏览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哺乳可能对婴儿造成甲状腺功能异常、智力发育迟缓等危害,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监测可显著降低风险。甲减哺乳的危害主要与母体甲状腺激素水平不足、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母体甲状腺激素水平不足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未经控制的甲减患者乳汁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婴儿长期摄入可能导致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嗜睡、喂养困难、黄疸消退延迟等症状。这种情况在母亲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范围时更易发生。治疗上需通过左甲状腺素钠片调整母体激素水平,并定期监测婴儿甲状腺功能。

抗甲状腺药物不规范使用可能造成婴儿甲状腺功能紊乱。甲减合并格雷夫斯病等特殊情况时,若母亲需服用甲巯咪唑片等药物,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分泌影响婴儿甲状腺。表现为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此时应选择丙硫氧嘧啶片等乳汁分泌量较少的药物,并严格控制剂量。哺乳后立即服药可减少药物向乳汁的转移。

孕期甲减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婴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这种危害并非哺乳直接引起,但可能因母亲孕期未及时诊断或治疗不足,导致胎儿甲状腺发育异常。婴儿出生后可能出现特殊面容、肌张力低下、囟门过大等症状。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口服溶液治疗。

母亲碘营养状况异常可能间接影响婴儿。哺乳期碘缺乏或过量均可干扰婴儿甲状腺激素合成,表现为甲状腺肿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沿海地区需注意避免海带等富碘食物过量摄入,内陆地区则应保证碘盐摄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哺乳期妇女每日碘摄入量为250微克。

极少数情况下婴儿可能发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若母亲患有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传递给婴儿,诱发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异常。这种情况通常随着母体抗体在婴儿体内代谢而自行缓解,但需定期监测婴儿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哺乳期甲减患者应每2-3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结果调整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优先选择对婴儿影响小的药物剂型,如左甲状腺素钠片可在哺乳后立即服用。定期评估婴儿身高体重、神经发育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海产品、蛋类等富含硒和锌的食物,有助于甲状腺激素代谢。避免食用卷心菜、木薯等可能干扰甲状腺功能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