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儿童发热时常用的肛门栓剂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栓、布洛芬栓、小儿退热栓、阿司匹林栓、吲哚美辛栓等。肛门给药适用于呕吐或服药困难的情况,但须严格遵医嘱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栓适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发热,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作用。该药可能引起胃肠黏膜刺激,肝功能异常者禁用。栓剂需冷藏保存,使用前去除包装,清洁肛门后推入直肠。若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皮疹需停药就医。
布洛芬栓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兼具退热和抗炎作用。肾功能不全、脱水患儿慎用。给药后可能出现消化道不适,建议与食物同用。每日使用不超过4次,用药间隔至少6小时。体温超过39摄氏度且伴有惊厥史者应及时就医。
小儿退热栓多为复方制剂,含对乙酰氨基酚等成分。使用前需确认无相关药物过敏史。给药后30分钟应监测体温,无效时不可重复使用。2岁以下幼儿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与其他退热药联用。
阿司匹林栓禁用于12岁以下病毒性感染患儿,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仅限风湿热等特定疾病使用。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耳鸣、呕吐等水杨酸反应。给药后需多饮水促进药物吸收,长期使用需监测凝血功能。
吲哚美辛栓适用于顽固性高热,但儿童使用需严格评估风险。可能诱发哮喘发作,过敏体质者禁用。用药后需监测血压及肾功能。该药不作为常规退热选择,仅在其他药物无效时短期使用。
儿童发热期间家长应保持环境通风,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水,体温上升期避免过度包裹。物理降温可用温水擦拭颈侧、腋窝等部位,禁用酒精擦浴。发热伴精神萎靡、抽搐、皮疹等需立即就医。所有退热栓剂均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联合用药,用药后记录体温变化及不良反应。退热治疗同时需积极寻找原发病因,体温正常后仍应观察3天以防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