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牙龈起泡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药物漱口、局部冷敷、调整饮食、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牙龈起泡通常由口腔溃疡、疱疹性龈口炎、创伤性血泡、牙周脓肿、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每日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牙齿和牙龈,避免刺激起泡部位。饭后用温盐水漱口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促进创面愈合。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水,防止黏膜进一步受损。
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口腔炎症,或选用康复新液促进黏膜再生。疱疹感染时可配合阿昔洛韦乳膏局部涂抹,细菌感染适用西地碘含片辅助杀菌。
用无菌纱布包裹冰块间断冷敷患处5-10分钟,每日3-4次,可减轻肿胀疼痛。血泡未破溃时避免挤压,待其自然吸收。创伤性血泡较大时需由医生消毒后穿刺引流。
选择温凉的流质或软食如米粥、蒸蛋,避免辛辣、酸性及硬质食物刺激。增加维生素B2、维生素C摄入,适量食用猕猴桃、西蓝花等促进黏膜修复。
若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或脓液渗出,可能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抗感染,或甲硝唑片控制厌氧菌。牙周脓肿需进行龈下刮治,过敏反应需排查并停用致敏物质。
日常应避免用牙签等尖锐物刺激牙龈,戒烟限酒减少黏膜损伤。长期反复起泡者需排查糖尿病、免疫缺陷等系统性疾病,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牙周病变。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出现牙龈起泡应及时就诊,不可自行使用含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