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局部清洁护理、镇痛退热、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外伤等因素引起。
细菌感染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若出现耳痛加剧或发热持续,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对于鼓室积脓或剧烈耳痛患者,医生可能实施鼓膜穿刺引流脓液。该操作可迅速缓解疼痛并获取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防止继发感染。
每日用无菌棉签轻柔清理外耳道分泌物,配合医生开具的硼酸酒精滴耳液局部消毒。禁止自行掏挖耳道或使用偏方冲洗。若耳周皮肤出现红肿,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扩散。
发热超过38.5℃或耳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儿童需使用对应剂型如布洛芬混悬滴剂,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与抗生素同时服用,间隔至少2小时。
当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乳突炎等并发症时,需行鼓膜切开置管术或乳突根治术。术后需定期换药,监测听力恢复情况。术后1个月内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防止气压损伤。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恢复期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稀释分泌物,饮食选择温凉流质减少吞咽疼痛。避免用力擤鼻或吸烟饮酒刺激咽鼓管,儿童患者需家长监督用药并观察睡眠质量。康复后建议进行纯音测听评估听力,反复发作者需排查腺样体肥大等潜在病因。日常可通过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擤鼻时单侧交替进行以降低中耳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