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支原体肺炎主要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可能与免疫力低下、密切接触传播、季节变化、基础疾病、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患儿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尤其是早产儿或营养不良的患儿,更易感染肺炎支原体。这类患儿可能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日常需加强营养补充,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肺炎支原体可通过飞沫传播,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中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患儿咳嗽或打喷嚏时,家长需指导其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对玩具、餐具等物品定期消毒。
秋冬季节气温波动较大,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肺炎支原体活性增强。此时应注意根据天气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使用加湿器维持适宜湿度。
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的患儿,呼吸道清除能力较差,感染后易发展为肺炎。这类患儿需定期随访,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罗红霉素颗粒等药物治疗。
长期暴露于二手烟、雾霾或粉尘环境会损伤呼吸道纤毛功能,增加感染概率。建议家长戒烟并改善居住环境,外出时可给儿童佩戴防护口罩。
预防小儿支原体肺炎需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保证膳食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适量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注意手卫生和咳嗽礼仪。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胸片评估肺部恢复情况,必要时可配合雾化吸入治疗缓解气道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