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孩只发烧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疫苗接种反应、中暑、川崎病等原因引起。发烧是机体对抗感染的防御反应,建议家长及时监测体温并观察伴随症状。
儿童单纯发热最常见于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性感染通常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8-40摄氏度,可能伴有轻微咳嗽或流涕。这类发热具有自限性,一般3-5天可自行缓解。家长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让孩子多饮水,必要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
细菌感染如中耳炎、尿路感染等也可能仅表现为发热。细菌性发热往往持续不退,体温波动较小。若发热超过72小时无缓解,建议家长带孩子就医检查血常规。医生可能会根据感染部位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或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治疗。
接种疫苗后24-48小时内可能出现低热,这是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正常现象。疫苗相关发热通常不超过38.5摄氏度,持续时间短。家长可给孩子多喂水,保持舒适环境温度。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栓剂。
高温环境下活动可能导致儿童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单纯发热。中暑引起的发热往往伴有皮肤发烫、面色潮红等症状。家长应立即将孩子移至阴凉处,脱去多余衣物,用温水擦拭身体降温。严重时需要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热射病。
川崎病是儿童期特有的血管炎性疾病,初期可表现为持续5天以上的高热。该病可能并发冠状动脉病变,需要早期诊断治疗。若孩子持续高热伴眼结膜充血、口唇皲裂等症状,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到儿科就诊。治疗通常需要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肠溶片。
家长发现孩子发热时,应注意记录体温变化和伴随症状,保持孩子充分休息和水分摄入。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穿着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避免使用酒精擦浴等不当降温方法。若发热超过3天无缓解,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平时应培养孩子勤洗手、规律作息等良好生活习惯,增强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