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药物可能引起头痛、干咳、低血钾、水肿、性功能障碍等副作用,具体表现与药物种类有关。常见降压药主要有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类型,不同药物副作用存在差异。
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硝苯地平控释片可能引起头痛、面部潮红、下肢水肿等反应。这类药物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但可能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毛细血管内液体渗出。长期使用需监测牙龈增生情况,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或反射性心动过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卡托普利片常见干咳症状,与缓激肽积聚刺激呼吸道有关。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血管性水肿或味觉异常,严重时可能引发高钾血症。用药初期需监测肾功能,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此类药物。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氯沙坦钾片副作用相对较少,偶见头晕、乏力等不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比,此类药物不易引起干咳,但妊娠期女性绝对禁用,可能造成胎儿畸形或死亡。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血钾、低钠血症或高尿酸血症。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糖代谢,增加糖尿病风险。患者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血钾水平,老年人需注意体位性低血压风险。
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可能引发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等反应。部分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睡眠障碍或掩盖低血糖症状。哮喘患者慎用,突然停药可能诱发心绞痛发作。
高血压患者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变化与不良反应,避免自行调整剂量。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控制在5克以下,适当补充含钾丰富的香蕉、菠菜等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后血压波动。出现持续头痛、胸闷等严重副作用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