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感染引起的急性荨麻疹可通过抗组胺药物、抗感染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局部止痒药物等方式治疗。急性荨麻疹通常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引发,表现为皮肤风团、瘙痒、血管性水肿等症状。
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可阻断组胺受体,缓解瘙痒和风团。这类药物适用于轻中度荨麻疹,对感染诱发的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胶囊等抗生素适用于细菌感染诱发的荨麻疹。更昔洛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可用于病毒感染相关病例。需通过血常规、病原学检查明确感染源后针对性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
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等口服激素适用于重症或顽固性荨麻疹。短期使用可快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血管水肿。长期使用需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突然停药可能引起反跳现象。
雷公藤多苷片、白芍总苷胶囊等中药制剂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控制过敏反应。适用于反复发作或激素依赖型患者,需联合抗感染治疗。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炉甘石洗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外用药可缓解局部瘙痒和红肿。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皮肤破损处禁用激素类软膏。冷敷可收缩血管减轻水肿,水温建议20-25℃。
急性荨麻疹发作期间应记录饮食和接触物,避免海鲜、辛辣食物等常见致敏物。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室内保持适宜温湿度。若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逐步进行过敏原检测,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