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怎么治疗

6.03万次浏览

郝盼盼 主任医师

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主要有中药内服、针灸疗法、推拿按摩、饮食调理、运动疗法等方式。高血压在中医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多与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需辨证施治。

1、中药内服

中医治疗高血压常用天麻钩藤颗粒、牛黄降压丸、松龄血脉康胶囊等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表现为头晕目眩、面红耳赤;牛黄降压丸多用于痰热内扰型,伴随胸闷痰多;松龄血脉康胶囊则针对气血不足兼瘀血证。中药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辨证开具,不可自行服用。

2、针灸疗法

针灸常选取百会、风池、太冲、曲池等穴位平肝潜阳。肝阳上亢型可加行间穴泻火,痰湿阻型配合丰隆穴化痰。临床多用毫针泻法,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疗程。耳穴贴压取降压沟、神门等穴也有辅助效果,但需专业医师操作。

3、推拿按摩

头部按摩可揉按太阳穴、印堂穴缓解头痛,颈部拿捏风池穴改善供血。足底反射区按摩重点刺激肾脏、心脏区域。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5分钟,配合推桥弓锁骨上窝至耳后手法可帮助降压。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暴力按压。

4、饮食调理

肝阳亢进者宜食芹菜、菊花、决明子等清热平肝;痰湿体质多用薏苡仁、冬瓜利湿。推荐夏枯草瘦肉汤、山楂决明茶等药膳,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可适量饮用罗布麻茶、杜仲茶等代茶饮。

5、运动疗法

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双手攀足固肾腰"等招式可调节气血。太极拳云手、揽雀尾等动作配合呼吸能疏肝降压。每周练习4-5次,每次30分钟,以微汗为度。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压变化。

中医治疗需长期坚持并与西药配合,定期监测血压变化。保持情绪平稳,避免恼怒抑郁,夜间保证7-8小时睡眠。冬季注意保暖,洗澡水温不宜过高。若出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等急症表现,应立即就医。饮食上可增加芹菜、海带、香蕉等富钾食物,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