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跟类风湿的区别有哪些

3.39万次浏览

葛伟 副主任医师

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在病因、症状和治疗上存在明显区别。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而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两者区别主要有发病机制不同、受累关节特征不同、伴随症状不同、实验室检查差异以及治疗原则不同。

1、发病机制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是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常见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后1-4周发病。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环境因素导致的免疫系统异常有关,体内会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如类风湿因子。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明确感染诱因,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更为复杂。

2、受累关节特征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多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表现为游走性关节肿痛。类风湿关节炎好发于手腕、掌指关节等小关节,呈对称性持续炎症。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症状可完全消退,类风湿关节炎易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晨僵时间在类风湿关节炎通常超过1小时,而风湿性关节炎较短。

3、伴随症状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可能伴有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和心脏炎等表现。类风湿关节炎常见疲乏、低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后期可能出现类风湿结节。心脏受累在风湿性关节炎更常见且严重,而类风湿关节炎更多影响肺部和血管系统。

4、实验室检查差异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常升高,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高。炎症指标如血沉和C反应蛋白在两者均可升高,但类风湿关节炎的异常持续时间更长。

5、治疗原则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以消除链球菌感染为主,常用青霉素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炎药物。类风湿关节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也常用于控制病情。两类疾病均需配合康复锻炼,但类风湿关节炎更强调关节功能维护。

对于关节疼痛患者,建议避免关节受凉和过度劳累,保持适度活动以维持关节灵活性。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出现关节肿胀、晨僵等症状时应尽早就诊,通过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需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评估病情,切勿自行调整药物。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使用辅助器具减轻关节负担,进行游泳、太极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改善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