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是怎么引起的

2.24万次浏览

李延忠 主任医师

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慢性鼻炎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感染因素、鼻腔结构异常、免疫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鼻腔冲洗、免疫调节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慢性鼻炎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父母患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等疾病时,子女发病概率可能增加。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鼻黏膜对刺激物反应过度,容易发生持续性炎症。日常需注意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常见过敏原,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刺激。若症状反复发作,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2、环境刺激

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粉尘、化学气体等环境中,可能导致鼻黏膜防御功能受损。烟草烟雾、冷空气或干燥环境也可能诱发或加重鼻黏膜充血水肿。此类患者常伴有鼻塞、流清涕等症状,建议保持室内湿度,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护理。症状明显时可短期应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等药物缓解。

3、感染因素

反复发作的急性鼻炎未彻底治愈可能转为慢性炎症,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导致鼻黏膜纤毛功能紊乱。这类患者多有黄脓涕、鼻后滴漏等症状,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有关。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缓释片等抗生素,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分泌物排出。

4、鼻腔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解剖异常可导致鼻腔通气功能障碍,长期可能引发黏膜代偿性增生。患者通常存在持续性单侧鼻塞、头痛等表现,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术前需通过鼻内镜和CT检查明确解剖异常程度。

5、免疫功能障碍

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影响鼻腔局部免疫功能,导致黏膜炎症迁延不愈。这类患者可能伴有其他系统症状,需完善免疫相关检查。治疗上可采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控制局部炎症,严重者需在风湿免疫科指导下进行全身免疫调节治疗。

慢性鼻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鼻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2次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冬季外出佩戴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室内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有助于黏膜修复。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可改善鼻腔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在花粉浓度高的季节进行户外锻炼。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嗅觉减退、面部胀痛等情况,应及时到耳鼻咽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