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十二指肠出血是否严重需根据出血量、速度和病因综合判断,少量渗血可能仅需药物干预,而急性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需紧急处理。
十二指肠黏膜轻微损伤或炎症引起的慢性渗血,通常表现为黑便或粪便隐血阳性,伴随上腹隐痛、反酸等症状。这类出血可通过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控制,同时调整饮食减少辛辣食物摄入。出血原因多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应激性溃疡相关,及时干预后预后较好。
突发大量呕血或便血提示动脉破裂或溃疡穿孔,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血红蛋白短期内急剧下降至70g/L以下。常见于十二指肠溃疡侵蚀血管、肿瘤破裂或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静脉曲张破裂,需立即内镜下止血或手术结扎血管,必要时输血维持循环稳定。这类出血伴随剧烈腹痛、冷汗、意识模糊等休克前兆,病死率超过10%,术后仍需长期随访排除恶性病变。
无论出血程度如何,均需禁食至出血停止,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恢复期应避免粗糙、过热食物,限制咖啡因摄入,遵医嘱定期复查胃镜。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者需评估用药方案,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规范根除治疗。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时及时补充铁剂,重度贫血患者可考虑静脉补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