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眼科眼底病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生活干预等方式治疗。眼底病可能与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闪光感、飞蚊症等症状。
药物治疗适用于早期或轻中度眼底病。羟苯磺酸钙胶囊可用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微循环障碍,需注意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雷珠单抗注射液适用于湿性黄斑变性,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减轻黄斑水肿。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缓解视疲劳和视网膜血流不足,但青光眼患者慎用。
激光治疗主要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裂孔。全视网膜光凝术通过破坏缺血视网膜组织延缓病变进展,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局部激光光凝针对视网膜裂孔或微血管渗漏,治疗后有轻微灼热感属正常反应。激光治疗后需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
玻璃体切割术适用于严重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脱离,通过切除混浊玻璃体恢复屈光间质透明。视网膜复位术针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气体或硅油填充维持视网膜位置。术后需保持特定体位,密切观察眼压变化。
中医认为眼底病与肝肾不足有关,可选用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针灸选取睛明、承泣等穴位改善眼周循环。中药熏蒸采用菊花、决明子等药材缓解视疲劳。中医调理需辨证施治,避免与西药产生相互作用。
控制血糖血压是糖尿病和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基础治疗。佩戴防蓝光眼镜减少电子屏幕伤害,每日用眼不超过6小时。饮食增加深色蔬菜和深海鱼类摄入,补充叶黄素和维生素A。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视网膜震荡性损伤。
眼底病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散瞳眼底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避免强光刺激。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出现突发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根据不同类型眼底病的特点,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结合多种治疗手段控制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