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母乳温度偏低时宝宝食用可能出现短暂胃肠不适,但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母乳温度过低可能因储存不当或加热不充分导致,需注意正确温奶方法以避免宝宝出现腹泻、肠痉挛等反应。
母乳温度略低于体温时,多数健康宝宝能够耐受。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消化酶活性在适宜冷藏条件下可保持稳定,短暂低温不会破坏其营养成分。部分婴儿可能出现轻微打嗝或暂时性吸吮频率下降,这与口腔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有关。建议将冷藏母乳隔水加热至37摄氏度左右,接近母亲体温更利于宝宝接受。
若母乳温度过低或储存时间超过24小时,可能增加宝宝胃肠不适风险。低温母乳可能刺激婴儿未成熟的胃肠黏膜,引发暂时性肠蠕动加快。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偏稀等反应,通常24小时内自行缓解。需注意观察是否伴随哭闹不安、拒食等异常表现,这类情况可能与细菌污染或脂肪消化障碍有关。冷冻母乳应彻底解冻后匀速加热,避免反复冻融导致脂肪分层。
哺乳期母亲应注意母乳储存容器的清洁消毒,冷藏母乳建议在4摄氏度环境下保存不超过72小时。温奶时控制水温在40摄氏度以内,避免高温破坏母乳活性成分。如宝宝持续出现呕吐、血便、发热等症状,或拒绝进食超过两顿,应及时就医排除乳糖不耐受或感染性肠炎。日常哺乳前可将乳汁滴于手腕内侧测试温度,以温热不烫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