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缓解紧张情绪

3.94万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缓解紧张情绪可通过深呼吸训练、渐进性肌肉放松、正念冥想、规律运动、心理咨询等方式干预。紧张情绪通常由压力刺激、焦虑障碍、睡眠不足、内分泌紊乱、环境适应不良等因素引起。

1、深呼吸训练

缓慢的腹式呼吸能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降低心率与血压。采用4-7-8呼吸法,吸气4秒后屏息7秒,再呼气8秒,重复进行可快速缓解急性紧张。该方法适用于考试前、演讲前等场景,无须辅助工具即可完成。

2、渐进性肌肉放松

通过顺序收紧再放松肌肉群,从脚部逐步向上至面部,帮助识别并释放躯体紧张。每次训练持续15分钟,重点放松肩颈、下颌等易积压压力的部位。长期练习可改善慢性紧张导致的肌肉酸痛。

3、正念冥想

专注于当下呼吸或身体感受,观察但不评判焦虑念头。每日练习10分钟能降低杏仁核活跃度,减少对压力的过度反应。适用于因反复思虑引发的紧张,需持续2周以上见效。

4、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30分钟以上,可促进内啡肽分泌。运动时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60%左右,既能缓解紧张又避免过度疲劳。团体运动还能通过社交互动减轻孤独感。

5、心理咨询

认知行为疗法可纠正灾难化思维,系统脱敏疗法能降低特定场景的紧张反应。若紧张伴随心悸、手抖等躯体症状超过2周,可能与广泛性焦虑障碍有关,需专业评估后制定干预方案。

日常可增加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帮助稳定神经系统;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建立固定的睡眠节律,睡前1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长期紧张者建议记录情绪日记,识别压力源后针对性调整。若自我调节效果有限或出现持续躯体不适,应及时到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