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治疗

王超 主任医师

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药物治疗根除,常用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复发。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主要病因,主要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会引起胃黏膜炎症,长期不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治疗核心在于根除细菌,减少胃酸分泌,修复胃黏膜损伤,同时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再感染。

1药物治疗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主要方法。常用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疗程7-14天。对于耐药菌株,可采用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增加胃黏膜保护作用。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细菌耐药。

2饮食调理有助于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冷过热的食物,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西兰花、柑橘等,可增强胃黏膜修复能力。建议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减轻胃部负担。

3生活习惯调整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使用公筷公勺,避免共用餐具。戒烟限酒,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胃部健康。

4定期复查确保治疗效果。完成治疗后4-6周需进行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检测,确认细菌是否根除。对于有胃溃疡病史或家族胃癌史的患者,建议每年进行胃镜检查,监测胃部健康状况。若出现反复感染,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5心理调适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长期感染可能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负面情绪又可能加重胃部不适。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康复至关重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规范的药物治疗、合理的饮食调理、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必要的心理调适。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细菌耐药。治疗后定期复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情况。同时,加强预防意识,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再感染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如胃溃疡患者、胃癌家族史者,更应重视定期检查和预防措施,确保胃部健康。通过系统规范的治疗和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大多数患者可以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恢复胃部健康,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