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能由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异常、细菌感染、药物或毒物刺激、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中医治疗等方式治疗。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能与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乏力、心悸等症状。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或通过免疫反应导致心肌损伤。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同时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部分患儿感染病毒后出现异常的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攻击心肌组织,可能伴随胸闷、气促、心律失常等症状。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避免感染加重病情。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片等调节免疫,配合营养心肌药物如辅酶Q10胶囊。
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肌炎,患儿可能出现持续高热、胸痛、呼吸急促等表现。家长需及时监测体温变化,保持环境清洁。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联合心肌营养支持。
某些化疗药物、重金属中毒或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心肌损伤,表现为恶心、呕吐、心电图异常等。家长应避免让儿童接触有毒物质,用药前详细告知医生过敏史。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维生素C注射液等保护心肌。
部分患儿存在心肌病家族史或基因缺陷,更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可能早期出现喂养困难、发育迟缓等症状。建议家长定期带患儿进行心脏检查,避免剧烈运动。治疗以营养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三磷酸腺苷二钠片、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等改善心肌代谢。
家长应保证患儿充足休息,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蛋等,避免油腻辛辣。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但需避免跑跳等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等指标,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等后遗症。若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表现需立即就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呼吸道感染,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