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脏供血不足怎么办

7934次浏览

张海洲 副主任医师

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老人心脏供血不足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心脏康复训练等方式改善。心脏供血不足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心律失常、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生活方式

减少高脂肪高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腌制食品。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燕麦,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范围内。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情绪激动。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可稳定动脉斑块。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流。若合并高血压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药物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预防血栓形成。美托洛尔缓释片可降低心肌耗氧量。

3、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狭窄超过75%时,可能需球囊扩张术置入支架。手术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完成,术后需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12个月。介入治疗能迅速恢复血流,但对弥漫性病变效果有限。术后需定期复查血管通畅情况。

4、手术治疗

多支血管病变可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取患者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作为桥血管。体外循环下手术适合心功能较差者,非体外循环手术创伤较小。术后需监护48-72小时,住院恢复期7-10天。手术治疗效果持久但创伤较大。

5、心脏康复训练

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初期采用低强度踏车训练,逐步增加至靶心率范围。结合呼吸训练和阻抗练习,每周3-5次持续3-6个月。康复训练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日常监测血压心率变化,记录胸闷胸痛发作情况。外出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避免寒冷刺激和饱餐。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每年进行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保持居住环境通风良好,洗澡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备好急救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