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婴儿磷偏高可能与遗传代谢疾病、肾功能异常、维生素D过量摄入、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喂养不当等因素有关。需结合血钙、尿磷等检测综合判断,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如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或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因基因突变导致肾小管磷重吸收增加。患儿常伴发育迟缓、骨骼畸形,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需限制磷摄入并使用磷结合剂如碳酸镧咀嚼片。
急性肾损伤或慢性肾脏病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磷排泄减少。可伴随少尿、水肿,需检测血肌酐和肾脏超声。治疗包括低磷奶粉喂养,必要时用司维拉姆片控制血磷。
长期超量补充维生素D滴剂可促进肠道磷吸收,引发高磷血症。患儿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多饮多尿,需立即停用维生素D并监测血钙磷水平。
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不足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血磷无法向骨骼转移。新生儿可能表现为手足搐搦,需补充骨化三醇胶丸并定期复查甲状旁腺激素。
过早添加高磷辅食如蛋黄、动物肝脏,或配方奶冲泡过浓。建议6月龄前以母乳或标准配方奶为主,添加辅食后避免每日摄入磷超过100mg/kg。
家长发现婴儿血磷偏高时,应记录每日饮食内容,避免使用含磷添加剂食品。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发育曲线,选择磷含量低于12mg/100kcal的配方奶粉。就医时需携带完整用药史和生长发育记录,配合医生进行甲状旁腺激素、肾脏超声等检查。日常护理中注意观察有无抽搐、骨骼变形等异常表现,未经医嘱不得自行使用降磷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