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结肠多发息肉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定期随访观察、手术切除、调整生活方式等。具体治疗方案需结合息肉大小、病理类型及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制定。
对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良性息肉,通常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这类微创治疗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腺瘤性息肉等癌变风险较低的病变。术后需禁食6-8小时,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炎症性息肉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抗炎药物。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可能需要塞来昔布胶囊等COX-2抑制剂延缓息肉生长。药物治疗需配合肠镜监测。
小于5毫米的增生性息肉若无症状,可每1-2年复查肠镜。随访期间出现便血、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50岁以上人群建议将肠镜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直径超过2厘米的广基息肉或高度异型增生息肉,可能需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多发性息肉病伴癌变倾向者,必要时行全结肠切除术。术后需定期监测营养状况。
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水果比例。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蠕动功能,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
结肠多发息肉患者应建立规范的随访计划,术后第一年每6个月复查肠镜,之后根据病情调整复查频率。日常注意观察排便习惯改变,出现持续腹痛、血便等情况及时就医。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避免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40岁以上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建议定期进行粪便潜血试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