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新生儿毛囊炎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外用抗菌药物、避免摩擦刺激、调整喂养方式、就医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症状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红肿、脓疱等症状。
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患处,选择无香料婴儿专用沐浴露。清洗后完全擦干皮肤褶皱部位,避免潮湿环境滋生细菌。清洁时禁用酒精或刺激性消毒剂,防止损伤新生儿娇嫩皮肤屏障。
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等局部抗菌药物。涂抹前需清洁双手,用棉签取黄豆大小药膏薄涂于患处。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皮肤脱屑、红斑等不良反应,出现异常应立即停用。
选择纯棉透气衣物,避免化纤材质摩擦患处。穿戴时注意衣领、袖口等部位松紧度,纸尿裤腰围处可垫放柔软纱布。抱婴儿时避开毛囊炎区域,防止压迫导致脓疱破裂。
母乳喂养者母亲需减少辛辣油腻饮食,避免乳汁成分影响婴儿皮肤状态。配方奶喂养时注意奶渍及时清理,喂奶后擦拭口周皮肤。适当补充维生素AD滴剂有助于增强皮肤抵抗力。
若出现多发脓疱、发热或淋巴结肿大,需及时儿科就诊。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口服抗生素,严重者需进行脓液细菌培养。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感染指标变化。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室温22-24℃,湿度50%-60%以减少出汗刺激。每日检查皮肤褶皱处如颈部、腹股沟等部位,发现新发红疹可提前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感染。衣物床品应每日更换并用60℃以上热水洗涤,避免交叉感染。哺乳前后家长需规范洗手,指甲定期修剪防止划伤婴儿皮肤。若毛囊炎反复发作,建议检测母亲母乳细菌含量及婴儿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