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慢性中耳乳突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日常护理等方式治疗。慢性中耳乳突炎通常由急性中耳炎未彻底治愈、咽鼓管功能障碍、鼻咽部疾病、免疫力低下、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滴耳液控制感染。若伴随全身症状,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用药期间需避免耳道进水,定期复查听力。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合并胆脂瘤、骨质破坏的患者,需行乳突根治术或鼓室成形术。手术可清除病灶并重建听力结构,术后需定期换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术腔感染。
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疗法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治疗时需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物理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手段,需与药物或手术联合使用。
中医认为该病属肝胆火旺或脾虚湿盛,可选用龙胆泻肝丸、补中益气汤等方剂调理。针灸选取听宫、翳风等穴位,配合耳尖放血疗法。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自行用药。
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用耳塞防护。避免用力擤鼻及高空飞行,均衡饮食并补充维生素A、C。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戒烟限酒减少黏膜刺激。出现耳痛加剧或流脓需及时复诊。
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需长期随访,定期进行耳内镜和听力检查。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蛋奶及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冬季做好耳部保暖,游泳时佩戴专业耳塞,擤鼻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病原体逆行感染。若出现耳鸣、眩晕或面瘫等并发症表现,应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