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醛固酮过多症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饮食调整、定期监测、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腺瘤、遗传因素、肾素分泌异常、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
对于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轻度腺瘤引起的小儿醛固酮过多症,通常首选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螺内酯片、依普利酮片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抑制醛固酮对肾脏的作用,减少钠潴留和钾排泄。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片辅助降压。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钾、血压及肾功能。
当确诊为肾上腺腺瘤或单侧肾上腺增生时,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是根治性治疗方案。术前需通过CT或MRI明确病变位置,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低醛固酮血症,需要短期补充氟氢可的松片。对于双侧肾上腺增生且药物控制不佳者,可考虑双侧肾上腺次全切除术。
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和加工食品。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等,但需根据血钾水平动态调整。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脱水诱发醛固酮分泌增加。必要时可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
每1-3个月需复查血电解质、血压、尿醛固酮水平。生长发育期儿童应增加骨密度检测频率,长期使用螺内酯可能影响钙代谢。每年进行肾上腺影像学复查,警惕肿瘤复发或新增病灶。建立完整的随访档案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等,但需防止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紊乱。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肥胖可能加重高血压。心理疏导很重要,帮助患儿建立长期治疗的信心,家长需学习疾病管理知识。
小儿醛固酮过多症需要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家长应密切配合医生治疗方案,定期带孩子复查各项指标。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有无乏力、多尿等异常表现,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饮食方面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钠摄入,鼓励孩子参与适度的体育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若出现呕吐、严重乏力等紧急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