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直肠癌早期症状主要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体重下降、贫血等,可通过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干预。直肠癌通常与遗传因素、高脂饮食、慢性肠道炎症、肠息肉、吸烟酗酒等因素有关。
便血是直肠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血液多呈暗红色或鲜红色,常附着于粪便表面。可能与肿瘤表面溃破出血有关,部分患者会误认为是痔疮出血。可通过肠镜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或放化疗。
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里急后重感或排便不尽感。肿瘤生长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功能,导致排便规律紊乱。建议完善肠镜及肿瘤标志物检查,早期病例可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肿瘤局部浸润可能引起隐痛或胀痛,进食后加重。伴随肠梗阻时会出现阵发性绞痛。需通过CT评估肿瘤浸润深度,进展期患者可能需要新辅助化疗缩小病灶。
半年内体重减轻超过5%需警惕,肿瘤消耗及进食减少是主要原因。建议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可选用肠内营养粉剂配合高蛋白饮食。
长期慢性失血会导致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表现。需检测血红蛋白水平,中重度贫血患者术前需输血纠正,术后可补充硫酸亚铁片等铁剂。
直肠癌患者应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每日摄入西蓝花等十字花科蔬菜,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术后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增加腹压动作;定期复查肠镜及肿瘤标志物,监测复发情况;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