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可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疾病通常由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外伤、肿瘤压迫或妊娠等因素引起。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可抑制血栓进展,适用于无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治疗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避免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阿替普酶注射液、尿激酶注射液等纤溶药物可直接溶解血栓,常用于急性期且无溶栓禁忌证者。需在神经影像学监测下进行,警惕脑出血风险。
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或机械取栓能快速恢复血流,适用于药物疗效不佳或静脉窦主干闭塞病例。需由经验丰富的介入团队操作。
开颅静脉窦切开取栓术或去骨瓣减压术适用于药物及介入治疗无效、颅内压急剧升高者。术后需加强抗凝预防再栓塞。
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丙戊酸钠缓释片控制癫痫发作,同时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重症患者需进入神经重症监护单元。
患者急性期需绝对卧床,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导致颅内压波动。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和头颅影像学。饮食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00-2000毫升。遵医嘱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避免外伤,观察皮肤黏膜出血倾向,禁用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出现头痛加重、视物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