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产后第一次来月经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恢复、哺乳方式、子宫恢复情况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月经量异常、周期不规律等症状。产后月经恢复可通过观察身体变化、调整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促进。
产后月经恢复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密切相关。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较高,抑制了卵巢排卵。分娩后,这些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卵巢功能逐渐恢复。哺乳会刺激催乳素分泌,进一步抑制排卵,延迟月经恢复。非哺乳产妇通常在产后6-10周恢复月经,哺乳产妇可能延迟至产后4-6个月甚至更久。
哺乳频率和强度直接影响月经恢复时间。纯母乳喂养且按需哺乳的产妇,月经恢复较晚。混合喂养或配方奶喂养的产妇,月经恢复相对较早。哺乳时,婴儿吸吮刺激会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减少促性腺激素释放,从而延缓排卵和月经恢复。
子宫复旧不良可能影响月经恢复。正常产后子宫需要6-8周恢复到孕前状态。若存在胎盘残留、感染等情况,可能导致恶露持续时间延长,影响子宫内膜修复。子宫恢复良好是月经正常来潮的基础条件,产后42天复查可通过超声评估子宫恢复情况。
年龄、产次、体质等因素都会影响月经恢复。高龄产妇卵巢功能恢复较慢,月经可能延迟。经产妇比初产妇恢复快。体质虚弱、产后出血多、营养状况差的产妇,月经恢复时间可能推迟。心理压力大、睡眠不足也会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延迟月经恢复。
少数情况下,产后闭经可能与席汉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有关。若产后1年仍未恢复月经,或出现头痛、视力改变、泌乳异常等症状,需就医排除垂体病变。异常子宫出血、剧烈腹痛等情况也应及时就诊,排除妊娠物残留、感染等并发症。
产后月经恢复期间,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铁和优质蛋白,避免过度节食。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助于子宫恢复。注意观察月经量和周期变化,记录月经情况。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若出现月经量异常增多、持续时间过长、严重腹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哺乳期仍需注意避孕,因月经恢复前可能已恢复排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