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关节炎怎么治疗

3.94万次浏览

申剑 主任医师

申剑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骨科

结核性关节炎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关节制动、穿刺抽液、关节腔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结核性关节炎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抗结核药物治疗

结核性关节炎需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常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联合用药。药物需足疗程使用,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关节制动

急性期需限制关节活动,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减轻疼痛。制动期间可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防止肌肉萎缩。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

3、穿刺抽液

关节腔积液较多时可进行穿刺抽液,减轻关节腔内压力。抽液后可能需注入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物。操作需严格无菌,避免继发感染。

4、关节腔注射

对于局部病灶,可向关节腔内注射抗结核药物如链霉素注射液。注射需在超声引导下准确定位,每周进行数次。需注意避免药物泄漏导致周围组织损伤。

5、手术治疗

晚期出现关节严重破坏时可能需行病灶清除术或关节融合术。术前需控制结核活动期,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人工关节置换需谨慎评估感染风险。

结核性关节炎患者需保证充足营养,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等,适当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急性期避免关节负重,恢复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结核疗程,定期复查胸部X线及关节影像学检查。注意居住环境通风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出现发热、关节症状加重等情况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