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慢性结核脑膜炎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降低颅内压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慢性结核脑膜炎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合并其他系统结核病、治疗不规范等原因引起。
抗结核药物治疗是慢性结核脑膜炎的核心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异烟肼片能穿透血脑屏障,对细胞内外的结核菌均有杀灭作用。利福平胶囊对繁殖期结核菌有快速杀菌效果。吡嗪酰胺片在酸性环境中对半静止期结核菌有独特杀菌作用。治疗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原则,疗程通常需要12-18个月。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适用于严重颅内高压或脑脊液蛋白显著升高患者,常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该治疗能减轻脑膜炎症反应和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少脑脊液蛋白含量,预防蛛网膜下腔粘连。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注意预防消化道出血和感染风险。激素应逐渐减量,避免反跳现象。
降低颅内压治疗针对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患者,可采用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该治疗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脑组织水分向血管内转移,从而减轻脑水肿。同时可配合呋塞米注射液增强脱水效果。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过度脱水导致血容量不足。对严重脑积水患者可考虑脑室腹腔分流术。
营养支持治疗对改善患者全身状况至关重要。慢性结核脑膜炎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对吞咽困难患者可采用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特别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脑积水或脊髓蛛网膜炎患者。常见术式包括脑室腹腔分流术和脑室心房分流术,可有效缓解颅内高压。对形成结核瘤或脓肿的患者可能需要开颅病灶清除。术后仍需继续抗结核治疗,防止复发。手术干预时机需严格评估,通常在其他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
慢性结核脑膜炎患者治疗期间应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定期复查脑脊液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视力模糊、耳鸣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长期治疗。居住环境应通风良好,避免受凉感冒。康复期可进行适度肢体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