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跟心肌缺血有什么区别

4.01万次浏览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肌炎和心肌缺血是两种不同的心脏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病理机制和症状表现。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症性疾病,心肌缺血是心肌供血不足导致的病理状态。

1、病因差异

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细菌感染或药物毒性有关。心肌缺血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少数情况下可由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

2、病理机制

心肌炎的病理改变以心肌细胞炎症浸润、水肿和坏死为主,可能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心肌缺血的核心是心肌氧供需失衡,短暂缺血引起心绞痛,持续缺血导致心肌梗死,病理表现为心肌细胞缺血性损伤或坏死。

3、症状表现

心肌炎常见发热、乏力等感染症状,伴随心悸、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典型表现为劳力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可放射至左肩臂,急性心肌梗死时疼痛持续不缓解。

4、诊断方法

心肌炎诊断依赖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ST-T改变、心脏超声显示室壁运动异常,确诊需心内膜心肌活检。心肌缺血通过心电图动态演变、心肌酶谱变化、冠脉CTA或造影显示血管狭窄程度确诊。

5、治疗原则

心肌炎以抗病毒、免疫抑制和对症治疗为主,重症需机械循环支持。心肌缺血需改善心肌供血,包括抗血小板、调脂、血运重建治疗,急性期需溶栓或介入治疗。

心肌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易消化、低盐食物为主,监测心律和尿量变化。心肌缺血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适度有氧运动,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两类患者均需定期心内科随访,出现胸痛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