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吃什么好?我老婆买了一台血糖监测仪测量血糖一直控制的挺好的,她可以吃些什么呢,牛排可以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怎样测量血压最标准?

测量血压的标准方法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血压计、正确佩戴袖带、保持测量姿势规范、避免干扰因素、重复测量取平均值等步骤。

1、血压计选择

推荐使用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或水银血压计,腕式血压计准确性相对较差。电子血压计需定期校准,水银血压计需要专业培训才能操作。购买时注意查看医疗器械注册证号,避免使用未经认证的产品。

2、袖带佩戴

袖带气囊中心应对准肱动脉位置,下缘距肘窝约2-3厘米。袖带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过紧会导致血压值偏高,过松则测量值偏低。肥胖者需选用加长型袖带,儿童需使用专用袖带。

3、测量姿势

测量前静坐5分钟,背部挺直靠椅背,双脚平放地面。裸露上臂置于桌面,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测量过程中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手臂。卧位测量时需将手臂垫高至与心脏平行。

4、避免干扰

测量前30分钟避免吸烟、饮酒、咖啡或剧烈运动。排尿后测量,避免憋尿影响结果。寒冷环境会使血压升高,应保持室温适宜。情绪紧张时需平复后再测,焦虑状态会导致血压短暂升高。

5、重复测量

每次测量间隔1-2分钟,取2-3次读数的平均值。首次测量数值常偏高,建议丢弃第一次结果。两次读数差异超过5mmHg需重新测量。动态血压监测需按医嘱定时记录。

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测量血压,晨起排尿后、服药前是理想时段。长期监测应记录测量时间、数值和身体状态。发现血压异常需及时就医,家庭自测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评估。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配合生活方式调整和规范用药。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动态血压监测仪使用方法?

动态血压监测仪的使用方法主要有正确佩戴、日常活动记录、避免干扰因素、数据读取分析、定期校准维护等步骤。

一、正确佩戴

将袖带绑在上臂肘窝上方两指处,松紧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袖带导管需连接主机并确保无扭曲,主机通常固定在腰带或专用肩带上。佩戴前30分钟避免吸烟或饮用含咖啡因饮料,测量时保持手臂自然下垂静止。

二、日常活动记录

监测期间需详细记录日常活动及症状发生时间,包括运动、服药、情绪波动等事件。夜间睡眠时保持平卧位,避免压迫袖带。每次自动测量时会发出提示音,此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放松手臂。

三、避免干扰因素

测量期间避免剧烈运动或手臂用力,衣袖不可过紧压迫袖带。远离强电磁场环境如磁共振检查室,洗澡时需暂时取下设备。出现袖带移位、漏气或皮肤过敏时应及时调整或联系医护人员。

四、数据读取分析

监测结束后由专业医生导出数据,分析24小时血压波动曲线、昼夜节律等参数。重点关注晨峰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等指标,结合活动记录评估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因素。

五、定期校准维护

设备每半年需与水银血压计进行同步校准,长期不用时应取出电池。袖带需定期清洁消毒,避免使用酒精等腐蚀性溶剂。出现测量误差或设备故障时需返厂检修,不可自行拆卸维修。

使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期间应保持正常作息,避免刻意改变生活习惯影响监测结果。监测前三天建议停用可能干扰血压的药物,但需遵医嘱执行。饮食注意低盐均衡,每日饮水量控制在合理范围。监测完成后及时将设备归还医院,由心血管专科医生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评估。对于高血压患者,建议每三个月重复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测量体重身高体重标准?

测量体重身高是评估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通常通过体重指数来判断是否处于标准范围。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结合年龄和性别进行综合评估、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考虑肌肉量和体脂率差异、区分儿童和成人不同标准等。

1、体重除以身高平方

体重指数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得出的数值,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该数值可以初步判断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亚洲成年人正常范围为18.5至23.9。数值低于18.5可能提示体重过轻,超过24则可能超重。

2、结合年龄性别评估

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体重标准存在差异。儿童生长发育期需要使用专门的生长曲线图评估,老年人肌肉量减少可能导致体重指数偏低。女性体脂率通常高于男性,相同体重指数下体脂分布可能不同。

3、参考世卫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全球通用的体重指数分类标准,将18.5至24.9定义为正常范围。但该标准主要基于欧美人群数据,亚洲人群可能需要在相同体重指数下体脂率更高,部分亚洲国家将超重标准下调至23。

4、考虑体成分差异

体重指数无法区分肌肉和脂肪比例,运动员可能因肌肉发达而显示超重。体脂率测量能更准确反映肥胖程度,腰围和腰臀比可辅助评估腹部脂肪堆积情况,这些指标应结合体重指数综合判断。

5、区分儿童成人标准

儿童体重评估需使用年龄别身高体重曲线,采用百分位法判断。2岁以下婴幼儿使用身长和体重生长曲线,学龄儿童参考体质指数百分位。青春期发育早晚会影响体重评估结果,需要结合第二性征发育情况。

定期测量体重身高有助于监测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建议选择固定时间测量,如早晨空腹排便后。测量时应脱去厚重衣物,赤足站立于水平硬质地面,保持身体直立。记录测量数据并绘制生长曲线,发现异常波动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是维持标准体重的重要方式,避免盲目节食或过度减重。特殊人群如孕妇、运动员、慢性病患者等需要个性化评估体重标准。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测量血压正确的方法?

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主要包括选择合适袖带、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干扰因素、重复测量确认、记录测量数据等步骤。规范的血压测量能减少误差,为健康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1、选择合适袖带

袖带气囊宽度应覆盖上臂周长的80%,长度需包裹整个上臂。成人标准袖带宽度为12-13厘米,肥胖者需使用加大型号。袖带过窄会导致血压读数偏高,过宽则可能低估实际血压值。电子血压计需定期校准,水银柱血压计应检查刻度清晰度。

2、保持正确姿势

测量前静坐5分钟,背部挺直靠椅背,双脚平放地面。上臂裸露置于桌面,袖带中心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测量过程中避免说话或移动肢体。卧位测量时需将手臂垫高至胸骨中线位置,不同体位测量结果存在差异。

3、避免干扰因素

测量前30分钟禁止吸烟、饮用咖啡或剧烈运动。膀胱充盈、室温过低或测量时交谈均会影响结果准确性。袖带缠绕不宜过紧或过松,以能插入1-2指为宜。首次测量应检查双侧上肢血压,选取较高值侧作为常规测量部位。

4、重复测量确认

每次测量间隔2-3分钟,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若两次收缩压差值超过10毫米汞柱需进行第三次测量。动态血压监测建议白天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夜间每30-60分钟记录。诊室血压与家庭自测血压存在差异时应以家庭测量为准。

5、记录测量数据

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及测量时间、体位和所用设备。长期监测者应绘制血压趋势图。发现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需在不同日重复测量确认。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测量,服药前后需特别标注。

定期校准血压计设备,选择早晨起床后或服药前作为固定测量时段。测量时保持环境安静,使用同一手臂进行纵向比较。发现血压异常波动应及时就医,避免仅凭单次测量结果调整用药。建立完整的血压档案有助于医生评估治疗效果,血压日记应包含饮食、运动及情绪状态等影响因素。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测量血压的最佳时间?

测量血压的最佳时间是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或晚上睡前1小时内。血压测量时间主要受昼夜节律、药物影响、活动状态、情绪波动、饮食因素等影响。

1、昼夜节律

人体血压存在明显的昼夜波动规律,通常呈现两峰一谷的特点。早晨6-10点会出现第一个血压高峰,这与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有关。下午4-6点可能出现第二个较小高峰,夜间睡眠时血压降至最低点。选择早晨测量能反映血压峰值水平,有助于发现隐匿性高血压。

2、药物影响

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会出现周期性波动。早晨服药前测量可评估药物持续效果,晚上测量可观察药物谷浓度时的血压控制情况。对于调整用药方案的患者,建议在服药前后各测量一次,但需间隔至少30分钟。

3、活动状态

测量前应静坐休息5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测量。运动后心率加快会导致血压读数偏高,而长时间卧床后测量可能偏低。最佳状态是在日常活动间隙,身体处于相对平静时进行测量。

4、情绪波动

紧张焦虑等情绪变化会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短暂升高。测量时应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在争吵、兴奋或压力事件后立即测量。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可减少白大衣高血压现象的影响。

5、饮食因素

饱餐后血液集中流向消化系统,可能引起血压暂时下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后2小时内测量结果可能偏高。理想状态是餐后1小时以上、未摄入刺激性饮品时测量,且测量前排空膀胱。

建立规律的血压监测习惯非常重要,建议每天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数据。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时保持坐姿端正,手臂与心脏平齐。袖带松紧适宜,测量期间保持安静。发现血压异常波动时应连续监测7天,就诊时向医生提供完整记录。高血压患者还需关注夜间血压变化,必要时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热门标签

类鼻疽 颧骨骨折 胃酸过多 踝关节脱位 利斯特菌病 埃尔托型霍乱 呼吸性碱中毒 急性脑血管病 黑色丘疹性皮肤病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