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产科 > 早产

早产新生儿32天做了十二指肠手术后己8天了还有胎便排出,要几天才能正常排便?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十二指肠胃溃疡治疗需要多少钱?
十二指肠胃溃疡的治疗费用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通常费用在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治疗费用主要包括药物费用、检查费用和手术费用(如需要)。具体费用需根据医生诊断和治疗方案确定。 1、药物治疗费用 药物治疗是十二指肠胃溃疡的常见方法,费用相对较低。常用药物包括: -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每月费用约200-500元。 - 抗生素: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费用约300-800元。 -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铋剂,每月费用约100-300元。 2、检查费用 确诊和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多项检查,费用因项目而异: - 胃镜检查:费用约300-1000元,是确诊溃疡的主要手段。 - 幽门螺杆菌检测:如呼气试验,费用约100-300元。 - 血液和粪便检查:费用约100-200元。 3、手术治疗费用 对于严重或复发性溃疡,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费用较高: - 内镜下止血术:费用约5000-10000元,适用于出血性溃疡。 - 胃部分切除术:费用约20000-50000元,适用于穿孔或顽固性溃疡。 - 迷走神经切断术:费用约15000-30000元,用于减少胃酸分泌。 4、其他费用 - 住院费用:如需住院治疗,费用根据住院天数和医院等级而定,每天约500-2000元。 - 康复和随访费用:包括复查和药物调整,费用约500-2000元。 十二指肠胃溃疡的治疗费用因个体情况而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早期治疗和规范用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和费用支出。如果出现严重症状,如呕血、黑便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白晓燕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分泌性中耳炎积液吃什么药排出?
分泌性中耳炎积液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促进排出,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黏液溶解剂和鼻用类固醇喷雾。积液的形成通常与中耳通气功能障碍、感染或过敏有关,治疗需针对病因进行。 1、抗生素 分泌性中耳炎常由细菌感染引起,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药物之一。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头孢克洛和阿奇霉素。这些药物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减轻炎症,从而促进积液排出。使用抗生素时需遵医嘱,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 2、黏液溶解剂 黏液溶解剂如氨溴索和乙酰半胱氨酸,能降低积液的黏稠度,使其更容易通过咽鼓管排出。这类药物适用于积液黏稠、难以自行排出的情况。服用时需注意剂量,避免过量引起胃肠道不适。 3、鼻用类固醇喷雾 鼻用类固醇喷雾如布地奈德和氟替卡松,能减轻鼻腔和咽鼓管周围的炎症,改善中耳通气功能。对于因过敏或慢性鼻炎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这类药物效果显著。使用时需注意喷药技巧,避免药物直接喷向鼻中隔。 4、其他辅助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辅助积液排出: - 咀嚼口香糖:通过频繁咀嚼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帮助积液排出。 -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 - 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敷在耳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不适。 分泌性中耳炎积液的治疗需结合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慢性中耳炎或听力损伤。通过规范治疗和日常护理,大多数患者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强行排便大便不成形?
强行排便导致大便不成形可能与肠道功能紊乱、饮食不当或疾病有关。改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必要时就医检查。 1、肠道功能紊乱 强行排便可能对肠道造成压力,导致肠道蠕动异常,影响大便成形。长期用力排便可能引发肠易激综合征或功能性便秘,使大便变得稀软或不成形。建议避免过度用力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咨询医生使用肠道调节药物。 2、饮食不当 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或水分摄入不足可能导致大便不成形。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建议增加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同时保证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3、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息肉或肠道感染也可能导致大便不成形。如果伴随腹痛、便血或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建议进行肠镜检查或粪便检测,以排除严重疾病。治疗可能包括抗炎药物、抗生素或手术干预。 4、运动与生活习惯 缺乏运动会影响肠道蠕动,导致排便困难和大便不成形。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或游泳,以促进肠道健康。同时,避免久坐,定时活动身体,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 5、心理压力 长期心理压力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肠道功能,导致大便不成形。建议通过冥想、深呼吸或心理咨询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强行排便导致大便不成形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需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及心理状态多方面调整。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潜在疾病。通过综合调理,可有效改善肠道健康,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胃胀气怎么把气排出来?
胃胀气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和适当运动来缓解,严重时需就医。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不当、消化功能紊乱和肠道菌群失衡。 1、饮食调整 胃胀气与饮食密切相关。高纤维食物如豆类、洋葱、卷心菜等容易产生气体,应适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减少碳酸饮料和含糖量高的食物摄入。可以尝试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蒸蔬菜和瘦肉。饭后喝一杯温水或薄荷茶有助于促进消化,减少胀气。 2、改善生活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会加重胃胀气。吃饭时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话,减少空气吞咽。饭后不要立即躺下,适当散步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避免穿紧身衣物,尤其是腰部过紧的裤子,以免压迫腹部,影响消化功能。 3、适当运动 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和腹部按摩可以帮助排气。散步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每天饭后散步10-15分钟,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瑜伽中的“猫牛式”和“婴儿式”也能缓解腹部压力。腹部按摩可以顺时针方向轻轻按压腹部,帮助气体排出。 4、药物治疗 如果胀气严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常见的药物包括: - 消胀药:如西甲硅油,能帮助分解肠道内的气泡。 - 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消化功能。 - 消化酶:如胰酶片,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5、就医建议 如果胀气伴随腹痛、呕吐、体重下降或排便异常,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的信号,如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或肠道梗阻,需及时就医检查。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胃镜、肠镜或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 胃胀气虽然常见,但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和适当运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得到缓解。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先天性巨结肠会自主排便吗?
先天性巨结肠患者通常无法自主排便,这是由于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异常。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日常护理,具体方法需根据患者病情制定。 1、遗传因素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与遗传相关的疾病,部分患者存在家族史。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肠道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进而影响肠道蠕动功能。对于有家族史的家庭,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筛查,以降低患病风险。 2、环境因素 孕期母体暴露于某些有害物质或感染可能增加胎儿患先天性巨结肠的风险。例如,母体在怀孕期间接触农药、重金属或感染病毒,可能干扰胎儿肠道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孕期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并定期进行产检。 3、生理因素 先天性巨结肠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病变肠段无法正常蠕动,粪便在肠道内积聚,引发腹胀、便秘等症状。新生儿期可能出现胎便排出延迟或完全无法排便,需及时就医。 4、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或灌肠帮助排便。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长期依赖。 -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常见手术方式包括拖出术、结肠造瘘术等,目的是切除病变肠段,恢复肠道功能。 - 日常护理:术后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蔬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定期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 先天性巨结肠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并结合日常护理改善症状。早期诊断和干预对预后至关重要,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排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肝囊肿 鼻甲肥大 宾斯旺格病 甲状舌管瘘 脑动脉痉挛 室间隔缺损 甲-髌综合症 喉返神经麻痹 急性应激反应 基础代谢率异常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