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消化科

小儿便秘大多是因什么而起?应如何缓解?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中医小儿便秘类型及表现?

小儿便秘在中医辨证中主要分为实秘和虚秘两大类,常见证型包括肠胃积热型、气机郁滞型、阴寒积滞型、气虚失运型及阴血亏虚型。典型表现有排便间隔延长、粪便干硬如羊屎、排便费力哭闹、腹胀拒按或喜按、伴随食欲减退等。

一、肠胃积热型

多因乳食积滞或外感热邪导致肠道津液耗伤。患儿表现为大便干结如栗,排便时面赤身热,口臭唇红,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厚。可观察到患儿烦躁哭闹,腹部胀满拒按。治疗需清热导滞,常用药物包括小儿化食丸、保和丸等,配合推拿清大肠经手法。

二、气机郁滞型

常见于情志失调或久坐少动的学龄儿童。症状特点为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粪便不干却滞涩不畅,伴胸胁胀闷、嗳气频作。触诊腹部可及条索状包块,舌苔薄白。治疗宜理气导滞,可采用四磨汤口服液等药物,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以疏通气机。

三、阴寒积滞型

多见于先天不足或久病体弱婴幼儿。表现为大便艰涩、腹部冷痛喜温,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常见于冬季或受凉后加重。治疗需温阳通便,可选用附子理中丸加减,辅以艾灸神阙穴改善胃肠动力。

四、气虚失运型

常发生于病后体虚或喂养不当的幼儿。特征为虽有便意但努责乏力,便后疲乏,粪便初硬后溏,伴自汗气短、食欲不振。舌淡胖有齿痕。治疗应益气润肠,可选用补中益气汤配合黄芪粥食疗,适当增加爬行锻炼增强腹肌力量。

五、阴血亏虚型

多见于早产儿或慢性腹泻后患儿。表现为大便干结难解,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唇甲色淡,睡眠不安,舌红少津。常见于高热伤阴或长期偏食儿童。治疗需滋阴养血,可选用增液汤或五仁丸,配合芝麻糊等润肠食物调理。

对于小儿便秘的日常护理,建议家长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每日固定时间引导孩子坐便盆。饮食上增加西梅泥、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辅食,适量饮用温蜂蜜水。避免过度依赖开塞露,可常用掌心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若便秘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呕吐、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与生长发育曲线,虚证便秘需长期调理脾胃功能。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小儿便秘怎么饮食调理 掌握四个饮食要点让小儿不便秘?

小儿便秘可通过调整膳食结构、增加水分摄入、补充益生菌、培养进食习惯等方式改善。

调整膳食结构需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如西蓝花、苹果、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水分摄入不足会导致大便干硬,每日应保证足够饮水量,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适当补充含双歧杆菌的益生菌制剂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功能。培养规律进食习惯,固定三餐时间,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餐后适当活动也有助于胃肠蠕动。

日常可顺时针按摩小儿腹部,鼓励适量运动,若症状持续建议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关于小儿便秘的缓解方法?

小儿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腹部按摩、培养排便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小儿便秘通常由饮食不当、运动不足、排便习惯不良、肠道功能紊乱、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可适当添加西蓝花、燕麦、苹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量饮用温水或稀释的果汁,避免过多食用精制米面及高脂肪食物。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需注意自身饮食均衡。

2、增加运动量

适度的身体活动能刺激肠道蠕动,婴幼儿可通过被动操、翻身练习等方式增加运动。学龄前儿童建议每日进行户外活动,如跑步、跳跃等。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保持固定姿势。

3、腹部按摩

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蠕动,按摩时手掌温度需适宜,力度以婴儿无不适反应为准。可在餐后1小时进行,每次持续5-10分钟。按摩前可涂抹少量婴儿润肤油减少摩擦。

4、培养排便习惯

固定时间引导孩子坐便盆,选择餐后胃肠反射活跃时段。每次坐便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避免造成心理压力。可借助脚凳保持膝盖高于臀部的排便体位,有助于放松盆底肌。

5、药物治疗

顽固性便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开塞露等药物。乳果糖可软化粪便,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开塞露仅作为临时应急使用。禁止自行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

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排便频率及粪便性状,记录饮食与排便情况。若便秘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腹痛、呕吐、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先天性巨结肠等器质性疾病。日常生活中注意提供宽松的如厕环境,避免因排便疼痛导致孩子刻意抑制便意。冬季注意腹部保暖,夏季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逐步建立规律的肠道生物钟。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小儿便秘吃什么药?

小儿便秘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小儿七星茶颗粒、开塞露、聚乙二醇4000散等药物。小儿便秘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合理、肠道菌群失衡、胃肠功能紊乱、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避免自行用药。

一、乳果糖口服溶液

乳果糖口服溶液是一种渗透性泻药,适用于慢性功能性便秘。该药通过增加肠道水分软化粪便,促进排便。其主要成分为乳果糖,安全性较高,适合儿童使用。使用期间需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出现腹胀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属于微生态制剂,适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便秘。该药通过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消化功能。对于因抗生素使用或饮食不当导致的便秘效果较好,但需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服,建议温水冲服。

三、小儿七星茶颗粒

小儿七星茶颗粒为中成药,具有清热定惊、消滞通便的功效。适用于小儿积滞化热所致的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该药含薏苡仁、山楂等成分,药性温和,但脾胃虚寒患儿需慎用。服药期间应配合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四、开塞露

开塞露为外用通便药,主要成分为甘油或山梨醇,通过润滑肠壁和刺激肠道蠕动缓解急性便秘。适用于粪便硬结堵塞肛门的临时应急处理,但不建议长期使用,以免产生依赖性。家长使用时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肛门黏膜。

五、聚乙二醇4000散

聚乙二醇4000散是容积性泻药,通过锁住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便。适用于慢性便秘患儿,尤其对饮水量不足导致的便秘效果显著。该药不被肠道吸收,安全性较好,但需配合足量饮水,肠梗阻患者禁用。

除药物治疗外,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每日固定时间坐便训练。饮食上增加西梅、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适量补充水分。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可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若便秘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腹痛、便血等症状,需及时复诊排除器质性疾病。注意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小儿便秘的治疗方法?

小儿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腹部按摩、药物治疗、灌肠等方式治疗。小儿便秘通常由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肠道功能紊乱、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改善便秘,可适当添加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母乳喂养的婴儿需注意母亲饮食结构,避免摄入过多高蛋白低纤维食物。人工喂养的婴儿可选择添加益生元的配方奶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2、增加运动量

适当运动能够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对于婴幼儿可进行被动运动,如屈腿运动、翻身训练等。学龄前儿童可鼓励进行跳绳、跑步等有氧运动。运动时间建议安排在餐后1小时左右,避免立即运动导致胃肠不适。

3、腹部按摩

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蠕动,每次按摩5-10分钟。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以婴儿不哭闹为度。可在两次喂奶之间或洗澡后进行,配合抚触效果更佳。注意观察儿童反应,如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

4、药物治疗

乳果糖口服溶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开塞露等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通过渗透作用软化粪便,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使用开塞露等刺激性泻药需谨慎,避免产生依赖性。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5、灌肠

对于严重便秘或粪便嵌塞的情况,可在医疗机构进行生理盐水灌肠。灌肠能够快速软化并排出干硬粪便,缓解不适症状。操作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注意控制灌肠液的温度和压力。灌肠后需观察儿童反应,补充适量水分。

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对预防小儿便秘很重要,可在固定时间引导儿童如厕。保证充足的饮水量,每日饮水量可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注意观察排便频率和粪便性状,如出现血便、腹胀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长期依赖泻药,以免影响肠道自主功能。家长应耐心引导,避免因排便问题造成儿童心理压力。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热门标签

痴呆 肛裂 汗管瘤 产后贫血 十二指肠炎 色素失调症 颅中窝脑膜瘤 急性肾小管坏死 老年性黄斑变性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