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普外科 > 其他普外科疾病

最近几天感觉腋窝底下肉疼

| 3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田力 主治医师
山东省滕州市郭庄煤矿卫生所
立即预约
石求兵 住院医师
杭州市金域医学检验中心
立即预约
沈树宾 助理医师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河南卫生二分站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盆底肌修复什么时候做最好?

盆底肌修复的最佳时间通常为产后6周至6个月,具体时间需根据个人恢复情况而定。早期干预有助于加速康复,避免长期并发症。

1、产后6周:产后6周是盆底肌修复的黄金时间,此时身体逐渐恢复,恶露基本排尽,可以进行轻度锻炼。建议从凯格尔运动开始,每天练习3次,每次10-15分钟,逐步增加强度。

2、产后3个月:产后3个月是修复的关键期,此时身体机能基本恢复,可以进行中等强度的盆底肌训练。推荐使用瑜伽球辅助练习,如坐姿夹球、仰卧抬臀等,每周3-4次,每次20-30分钟。

3、产后6个月:产后6个月是修复的最后机会,此时身体已完全恢复,可以进行高强度的盆底肌锻炼。建议结合普拉提和阻力带训练,如桥式、侧卧抬腿等,每周4-5次,每次30-45分钟。

4、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恢复速度不同,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修复时间。如产后出现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5、长期维护:盆底肌修复并非一劳永逸,需长期坚持锻炼以维持效果。建议每周进行2-3次盆底肌训练,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如避免久坐、保持正确姿势等。

盆底肌修复不仅需要科学的锻炼方法,还需注意饮食和日常护理。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肌肉修复和增强体质。运动方面,除了盆底肌训练,还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提高整体健康水平。日常护理中,应避免提重物、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有助于盆底肌的长期健康。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颅底骨折分类及临床表现?

颅底骨折可分为前颅窝骨折、中颅窝骨折和后颅窝骨折,临床表现因骨折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前颅窝骨折常伴随脑脊液鼻漏、嗅觉丧失和熊猫眼征;中颅窝骨折可能出现脑脊液耳漏、面神经麻痹和听力下降;后颅窝骨折则可能导致颈部僵硬、吞咽困难和后脑部疼痛。

1、前颅窝骨折:前颅窝骨折多由面部或前额部外伤引起,常见于交通事故或坠落伤。患者可能出现脑脊液鼻漏,表现为鼻腔持续流出清亮液体。嗅觉丧失是另一典型症状,因嗅神经受损导致。熊猫眼征是前颅窝骨折的典型体征,表现为双眼周围瘀血肿胀。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需卧床休息,避免用力擤鼻,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中颅窝骨折:中颅窝骨折常由颞部或耳部外伤引起,常见于坠落伤或击打伤。脑脊液耳漏是中颅窝骨折的典型表现,患者耳道持续流出清亮液体。面神经麻痹可能导致面部肌肉无力或瘫痪,影响面部表情和咀嚼功能。听力下降可能因听神经受损或鼓膜破裂引起。治疗需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耳道填塞或手术治疗。

3、后颅窝骨折:后颅窝骨折多由后脑部外伤引起,常见于交通事故或坠落伤。颈部僵硬是后颅窝骨折的常见症状,因颈椎或颈部肌肉损伤导致。吞咽困难可能因舌咽神经或迷走神经受损引起,影响进食和饮水。后脑部疼痛是后颅窝骨折的典型表现,疼痛可能放射至颈部或肩部。治疗需卧床休息,必要时进行颈部固定或手术治疗。

4、脑脊液漏:脑脊液漏是颅底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可能表现为脑脊液鼻漏或脑脊液耳漏。脑脊液漏可能导致颅内感染或颅内压降低,需密切观察患者症状。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需卧床休息,避免用力擤鼻或咳嗽,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脑脊液漏持续不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5、神经损伤:颅底骨折可能导致多组颅神经损伤,常见于嗅神经、面神经和听神经。神经损伤可能导致嗅觉丧失、面神经麻痹和听力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治疗需根据神经损伤程度进行个体化治疗,可能需要进行神经修复手术或康复训练。神经损伤的恢复时间较长,需耐心等待和积极配合治疗。

颅底骨折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和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神经修复。适当进行颈部肌肉锻炼,如颈部伸展运动和颈部旋转运动,有助于缓解颈部僵硬和疼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促进康复。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产后盆腔脏器脱垂做盆底康复好吗?

产后盆腔脏器脱垂可通过盆底康复进行治疗。产后盆腔脏器脱垂通常由妊娠、分娩、肥胖、慢性咳嗽、年龄等因素引起。

1、妊娠影响:妊娠期间子宫增大,盆底肌肉和韧带承受压力增加,导致肌肉松弛。盆底康复可通过凯格尔运动、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训练等方式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脱垂症状。

2、分娩损伤:自然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和韧带可能受到牵拉或撕裂。盆底康复结合瑜伽、盆底肌训练等非侵入性方法,有助于修复损伤,恢复肌肉功能。

3、肥胖压力:体重过重会增加盆底压力,导致脏器脱垂。通过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配合盆底康复训练,如水中运动、普拉提,可以有效减轻盆底负担,缓解症状。

4、慢性咳嗽:长期咳嗽会增加腹压,对盆底肌肉造成持续压力。盆底康复结合呼吸训练、姿势矫正,有助于减少腹压,改善脱垂情况。

5、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肉逐渐松弛,弹性下降。盆底康复通过定期训练,如使用阴道哑铃、盆底肌电刺激,能够延缓肌肉老化,维持盆底功能。

产后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避免便秘;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提重物,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脱垂症状。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盆底肌Valsalva动作配合欠佳?

盆底肌Valsalva动作配合欠佳可通过盆底肌训练、呼吸调整、姿势矫正、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治疗等方式改善。盆底肌Valsalva动作配合欠佳通常由盆底肌松弛、呼吸模式异常、姿势不良、神经控制失调、肌肉协调性差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训练:盆底肌松弛是导致Valsalva动作配合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凯格尔运动等盆底肌训练方法,可以增强盆底肌的力量和耐力。建议每天进行3组,每组10-15次,持续收缩5-10秒后放松。

2、呼吸调整:呼吸模式异常会影响盆底肌的协调性。采用腹式呼吸训练,帮助改善呼吸与盆底肌的配合。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同时配合盆底肌的收缩,每天练习10-15分钟。

3、姿势矫正:姿势不良可能导致盆底肌受力不均,影响其功能。通过瑜伽或普拉提等运动,调整身体姿势,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改善盆底肌的协调性。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分钟。

4、生物反馈治疗:神经控制失调可能导致盆底肌与Valsalva动作的配合不佳。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监测盆底肌的活动,帮助患者更好地感知和控制盆底肌的收缩与放松。每周进行1-2次,每次30分钟。

5、电刺激治疗:肌肉协调性差会影响盆底肌的功能。电刺激治疗通过低频电流刺激盆底肌,增强其收缩能力,改善与Valsalva动作的配合。每周进行2-3次,每次20分钟。

盆底肌Valsalva动作配合欠佳的患者应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运动护理。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鱼类、绿叶蔬菜等,有助于肌肉修复和增强。运动方面,除了盆底肌训练,还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提升整体身体素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久坐,定期进行盆底肌功能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没生过孩子盆底肌会松吗,盆底肌损伤的原因?

没生过孩子也可能出现盆底肌松弛,盆底肌损伤的原因包括长期久坐、肥胖、慢性咳嗽、激素水平变化、盆底手术等因素。

1、长期久坐:久坐会导致盆底肌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畅,肌肉逐渐失去弹性。建议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进行简单的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每天坚持10-15分钟。

2、肥胖:体重过大会增加盆底肌的负担,导致肌肉松弛。控制体重是预防盆底肌松弛的关键,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如每天步行30分钟或游泳,有助于减轻盆底肌的压力。

3、慢性咳嗽:长期咳嗽会增加腹压,对盆底肌造成持续压力。治疗原发病如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减少咳嗽频率,同时进行盆底肌锻炼,增强肌肉的耐力和弹性。

4、激素水平变化: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盆底肌的弹性和功能。女性在更年期后,激素替代疗法或补充植物雌激素可能有助于改善盆底肌状态,同时结合盆底肌锻炼效果更佳。

5、盆底手术:盆腔手术可能直接损伤盆底肌或影响其功能。术后康复期间,遵循医生建议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如生物反馈治疗或电刺激疗法,有助于恢复肌肉功能。

盆底肌的健康与日常生活中的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鱼类、绿叶蔬菜,有助于肌肉修复。运动方面,瑜伽和普拉提等低强度运动对盆底肌有良好的锻炼效果。护理上,避免长时间憋尿和便秘,保持规律排便,减少对盆底肌的额外压力。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盆底肌松弛问题。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热门标签

喉痉挛 月经不调 斑色胎儿 阑尾类癌 品行障碍 慢性膀胱炎 急性胃扩张 流行性感冒 沮丧和情感淡漠 脉络膜视网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