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其他神经疾病

行走时经常不知不觉就摔跤

| 4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于蓝 医士
阳曲县中医院
立即预约
程业 住院医师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立即预约
刘金祥 住院医师
石家庄乐心医院
立即预约
毕春平 住院医师
七级镇韩庄村卫生室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腰腿疼加重伴行走缓慢,原来是脊髓肿瘤复发了?

脊髓肿瘤复发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脊髓肿瘤复发可能与肿瘤残留、手术不彻底、免疫抑制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腿疼痛加重、行走缓慢、肢体麻木等症状。

1、手术切除:脊髓肿瘤复发后,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式。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可选择椎板切除术、椎体切除术等。手术可有效减轻肿瘤对脊髓的压迫,缓解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2、放射治疗: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或术后残留肿瘤,放射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手段。通过高能射线杀灭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生长,减少复发风险。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常用化疗药物有顺铂、卡铂、紫杉醇等,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厄洛替尼等。药物可抑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如热敷、电疗、按摩等,可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康复训练如步态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有助于恢复行走能力。

5、心理支持:脊髓肿瘤复发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支持如心理咨询、团体治疗等,可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脊髓肿瘤复发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蛋、蔬菜、水果等。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症状。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邸立君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摔跤脑出血怎样治疗?

摔跤脑出血可通过止血、降低颅内压、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摔跤脑出血通常由外伤导致血管破裂、血压升高等原因引起。

1、止血:脑出血后需尽快控制出血,常用药物包括氨甲环酸注射液1g静脉注射、维生素K1注射液10mg肌肉注射等,必要时可通过内镜止血或血管内栓塞术干预。

2、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可能引发颅内压升高,表现为头痛、呕吐等症状。可使用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2-3次或呋塞米注射液20mg静脉注射降低颅内压。

3、手术治疗:对于出血量大或病情危重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引流术,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病情评估。

4、血压管理:脑出血可能与高血压有关,需严格控制血压。可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口服,每日1次或拉贝洛尔注射液20mg静脉注射进行降压治疗。

5、康复治疗:脑出血后患者可能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需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饮食上应以低盐、低脂、高蛋白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运动方面需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从床上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护理上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发生,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病情变化。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膝关节置换术后多久可行走?
膝关节置换术后通常需要1-2天即可在助行器辅助下开始行走,但完全恢复独立行走需6-8周。术后早期行走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并加速康复进程。康复过程中需遵循医生指导,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负重。 1、术后1-2天:患者可在助行器或拐杖的辅助下进行短距离行走。此时行走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医护人员会指导患者正确的行走姿势和步态,确保安全。 2、术后1-2周:患者可逐渐减少对助行器的依赖,尝试短时间独立行走。此时需注意避免过度负重,行走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3、术后3-6周:患者可进行更长时间的行走,但仍需避免剧烈运动。此时可进行低强度康复训练,如水中行走或骑固定自行车,以增强膝关节的灵活性和力量。 4、术后6-8周:大多数患者可恢复独立行走,但仍需避免高冲击性活动,如跑步或跳跃。此时可进行适度的力量训练,如腿部拉伸和抗阻训练,以进一步恢复膝关节功能。 康复期间需注意以下事项: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遵医嘱服用止痛药和抗凝药物;定期复查,监测康复进展;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防止膝关节僵硬。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患者可逐步恢复正常的行走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下肢瘫痪行走的“神器”有哪些??
下肢瘫痪患者可通过辅助设备如电动轮椅、外骨骼机器人和智能助行器恢复行走能力。电动轮椅操作简便,适合日常使用;外骨骼机器人通过机械装置模拟人体运动,帮助患者站立行走;智能助行器结合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提供稳定支撑和步态训练。这些设备不仅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康复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选择适合的设备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建议在专业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通过合理使用这些“神器”,下肢瘫痪患者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实现独立行走的愿望。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大腿骨折术后需要多久才能正常行走?
大腿骨折术后通常需要3-6个月才能正常行走,具体时间因个体差异和康复情况而异。术后康复包括固定、功能锻炼和营养支持,早期需避免负重,逐步恢复活动能力。 1、术后固定与保护:骨折术后初期,患者需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避免过早负重。固定时间一般为6-8周,具体根据骨折类型和愈合情况调整。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光片,观察骨折愈合进展。 2、功能锻炼:术后2-3周开始进行非负重的关节活动,如踝泵运动、膝关节屈伸等,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6-8周后,根据医生建议逐步进行部分负重训练,如使用拐杖辅助行走。12周后可尝试完全负重,但仍需避免剧烈运动。 3、营养支持:骨折愈合需要充足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建议多摄入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同时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4、心理调适:术后康复过程可能较长,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属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 5、定期复查与调整:术后需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康复进展。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康复计划,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恢复行走能力。若出现疼痛加重、肿胀明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大腿骨折术后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和营养支持,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尽快恢复正常行走能力。术后3-6个月是恢复的关键期,患者应严格按照康复计划执行,避免过早负重或过度活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热门标签

贫血 类丹毒 胃酸过多 巴特综合征 慢性胆管炎 皮肤血管瘤 男性乳腺增生 胃恶性淋巴瘤 视网膜色素变性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