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异位性皮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5/09 16:54

异位性皮炎在中医称为四弯风,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失节、血虚风燥有关。

1、先天禀赋:

中医认为胎传伏热是重要诱因,母体孕期过食辛辣或情志不畅,导致胎儿禀受湿热之邪。婴幼儿期表现为皮肤潮红、渗出倾向,可选用消风散加减,配合金银花、白鲜皮等外洗。成人期多见脾虚湿蕴证,参苓白术散联合三仁汤调理。

2、外邪侵袭:

风、湿、热三邪交织致病,夏季暑湿或冬季燥邪均可诱发。风盛者皮肤剧痒、抓痕明显,荆防败毒散主之;湿热型见糜烂渗液,萆薢渗湿汤配合马齿苋捣敷;干燥脱屑属燥邪,当归饮子润燥效果显著。

3、情志失调:

长期焦虑抑郁导致肝郁化火,肝经循行部位如肘窝、腘窝易发皮疹。逍遥散疏肝解郁,配合梅花针叩刺肝俞、太冲穴。夜间瘙痒加重者,可加钩藤、夜交藤宁心安神。

4、饮食失节:

过食海鲜发物助长湿热,脾胃运化失常则生内湿。急性期忌口羊肉、芒果等热性食物,推荐薏苡仁赤小豆粥。慢性期脾虚者用山药茯苓饼健脾,配合神阙穴隔姜灸。

5、血虚风燥:

久病耗伤阴血,皮肤失养出现苔藓样变。四物消风饮养血润燥,局部用紫草油外涂。艾灸血海、足三里促进气血生化,药浴选用当归、生地、首乌藤各30克煎汤。

日常护理需注意穿着纯棉衣物,避免过度洗浴。饮食推荐莲子百合羹滋阴,绿豆甘草汤清热解毒。适度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配合耳穴压豆选取肺、脾、神门等穴位。皮损渗出期可用黄柏30克煎水冷湿敷,慢性肥厚皮损采用火针点刺促进吸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耗伤阴液。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