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五岁孩子小舌头后面特别红,扁桃体周围有沫沫状分泌物,孩子说嗓子两侧疼,应该是扁桃体,以前扁桃体发炎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拉黄沫沫能自愈吗?

宝宝拉黄沫沫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保持腹部温暖等方式缓解。宝宝拉黄沫沫可能与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调、感染性腹泻、过敏反应等原因有关。

1、消化不良:宝宝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进食过多或过快可能导致食物未充分消化,出现黄沫沫。建议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喂食过多,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糊、南瓜泥。

2、乳糖不耐受:部分宝宝对乳糖不耐受,摄入乳制品后可能出现腹泻和黄沫沫。可尝试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观察症状是否改善。

3、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黄沫沫。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4、感染性腹泻: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引起腹泻,伴随黄沫沫。若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5、过敏反应:宝宝对某些食物过敏可能引发腹泻和黄沫沫。常见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大豆等。建议排查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食物。

日常护理中,注意宝宝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保持腹部温暖。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促进消化功能。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十岁孩子的正常体温应该是多少度?

十岁孩子的正常体温范围通常在36.1℃至37.2℃之间,测量方式包括口腔、腋下和耳温。体温受环境、活动量、测量时间等因素影响,需注意区分正常波动与异常发热。

1、口腔测量:口腔温度是常用的测量方式,正常范围在36.3℃至37.2℃之间。测量前避免饮用冷热饮料,将体温计置于舌下,保持口腔闭合约1分钟。

2、腋下测量:腋下温度稍低,正常范围在36.1℃至36.9℃之间。测量时确保腋下干燥,将体温计夹紧约5分钟。

3、耳温测量:耳温枪测量快速且方便,正常范围在36.1℃至37.2℃之间。测量时对准耳道,确保探头清洁,避免耳垢影响结果。

4、影响因素:体温受环境温度、活动量、情绪状态等因素影响。剧烈运动后体温可能短暂升高,需休息后再测量。

5、异常判断:体温超过37.5℃可能为发热,需结合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等判断。持续高热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持孩子衣物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如橙子、草莓、菠菜等,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促进新陈代谢。定期监测体温,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尿尿有沫是什么情况?

尿尿有沫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如饮水不足、尿液浓缩、饮食中蛋白质摄入过多等,病理性因素如肾脏疾病、糖尿病、尿路感染等。尿尿有沫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饮水量、控制蛋白质摄入等方式缓解,若伴随其他症状如腰痛、水肿、尿频等,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饮水不足:当身体缺水时,尿液浓缩,尿液中代谢废物浓度增加,可能导致尿液表面张力增大,形成泡沫。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避免长时间不喝水,尤其在运动或高温环境下更需注意补水。

2、蛋白质摄入过多:高蛋白饮食会增加尿液中蛋白质的排出量,导致尿液中出现泡沫。日常饮食中应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避免过量食用肉类、蛋类、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均衡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

3、肾脏疾病:肾脏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漏出,形成泡沫尿。常见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通常伴随水肿、腰痛、乏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进行肾活检明确诊断。

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可能出现葡萄糖和酮体,导致尿液表面张力改变,形成泡沫。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片500毫克每日两次、格列美脲片1毫克每日一次、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等,控制血糖水平。

5、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脓细胞、细菌等,使尿液浑浊并伴有泡沫。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需就医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确诊后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片200毫克每日两次、左氧氟沙星片500毫克每日一次治疗。

日常饮食中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草莓、猕猴桃,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维持泌尿系统健康。若尿液泡沫持续存在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老年人的饮食应该是怎样的变化呢?

老年人的饮食应根据其生理变化和健康需求进行调整,以预防慢性疾病和维持身体功能。老年人应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增加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和低脂乳制品。蛋白质的摄入也应适当增加,以维持肌肉质量,可以选择鱼类、豆类、瘦肉和蛋类。老年人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同时减少盐的摄入以控制血压。对于有特殊健康问题的老年人,如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饮食调整。老年人应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这些习惯会加剧健康问题。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老年人可以更好地维持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和医生的建议,及时调整饮食计划,确保营养均衡和健康。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人的正常睡眠时间应该是几个小时?
成年人每天的正常睡眠时间应为7-9小时,睡眠不足或过多均可能影响健康。睡眠时间不足可能导致注意力下降、免疫力减弱,而睡眠过多则可能与抑郁、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包括调整作息、优化睡眠环境、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等。 1、睡眠时间不足的危害: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甚至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建议每天保持7小时以上的睡眠,避免熬夜,尤其是避免在睡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因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入睡。 2、睡眠时间过多的影响:睡眠时间过长可能与某些健康问题相关,如抑郁症、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每天睡眠超过9小时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赖床,尤其是周末不要过度补觉,以免打乱生物钟。 3、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优化睡眠环境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睡前可以尝试放松活动,如冥想、深呼吸或温水泡脚,帮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晚餐不宜过饱,以免影响入睡。 4、特殊人群的睡眠需求:不同年龄段的人对睡眠的需求不同。青少年需要8-10小时的睡眠,以支持身体和大脑的发育;老年人则可能因生理变化而睡眠时间减少,但应保证6-7小时的优质睡眠。孕妇、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睡眠时间,必要时咨询 5、睡眠障碍的处理:如果长期存在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障碍,应及时就医。失眠患者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症状;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或进行手术干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运动、健康饮食,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成年人每天应保持7-9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或过多均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通过调整作息、优化睡眠环境、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如果长期存在睡眠障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热门标签

脱肛 肩骨折 睑外翻 肛门瘙痒 肺动静脉瘘 皮肤真菌感染 肺炎球菌性肺炎 结节性甲状腺肿 扁桃体腺样体肥大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