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入秋后,宝宝晚上睡觉会干咳,白天比较少,这个属于呼吸道感染吗?要不要给他吃点止咳水或其他药呢?要怎么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血糖7.7要不要吃降糖药?

空腹血糖7.7毫摩尔每升是否需要服用降糖药需结合个体情况评估,通常建议先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糖。

空腹血糖7.7毫摩尔每升属于糖尿病前期或轻度升高状态,此时胰岛功能可能尚未严重受损。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等方式改善血糖水平。饮食上需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建议达到25克以上。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保持规律作息和减轻压力也对血糖调节有帮助。部分肥胖患者通过减重5%至10%即可使血糖恢复正常范围。

少数情况下如合并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因素、妊娠期糖尿病或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血糖仍持续超标时,可能需要考虑药物干预。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可用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管理,但须严格遵医嘱使用。某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或肝肾功能不全者,血糖控制目标需个体化调整。若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典型糖尿病症状,或随机血糖超过11.1毫摩尔每升,则需立即就医明确诊断。

建议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建立饮食运动日记记录日常控糖措施执行情况。出现视力模糊、手足麻木等异常症状时及时就诊。糖尿病前期患者每年应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包括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控制血糖的基础措施,药物干预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胆囊息肉要不要紧?

胆囊息肉多数情况下不要紧,但直径超过10毫米或伴随症状时需警惕。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主要有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

1、胆固醇性息肉

胆固醇性息肉是最常见的胆囊息肉类型,通常与胆固醇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息肉直径多在5毫米以下,呈多发性生长,质地较软。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胆固醇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但可能伴随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日常需控制高胆固醇饮食,定期复查超声即可。

2、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多由慢性胆囊炎反复刺激导致,直径多在3-8毫米之间。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饭后腹胀等不适。这类息肉可能伴随胆囊壁增厚或胆囊收缩功能减退。治疗需针对慢性胆囊炎,可遵医嘱使用消炎利胆片、胆舒胶囊等中成药,同时避免油腻饮食。

3、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属于肿瘤性息肉,直径超过10毫米时癌变风险增加。这类息肉多为单发,基底较宽,超声下可见血流信号。患者可能长期无症状,或仅表现为消化不良。确诊后建议手术切除,可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有无复发。

4、胆囊腺肌症

胆囊腺肌症是胆囊壁增生性疾病,属于特殊类型的息肉样病变。超声可见胆囊壁局限性增厚伴小囊腔形成。患者可能出现餐后右上腹绞痛,症状类似胆结石。确诊需结合超声造影或磁共振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5、其他罕见类型

包括纤维性息肉、混合性息肉等少见类型,通常需要病理检查明确性质。这类息肉可能伴随胆囊功能异常,出现脂肪泻、黄疸等症状。治疗需根据具体病理类型决定,可能涉及胆囊切除或定期监测。

发现胆囊息肉后应每6-12个月复查超声,观察息肉大小变化。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规律进食早餐有助于胆囊排空。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皮肤发黄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术后患者应注意循序渐进恢复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咸国哲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儿童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如何治疗?

儿童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可通过生活护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过敏原、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

1、生活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60%,避免接触二手烟、粉尘等刺激物。鼓励儿童多饮温水,稀释呼吸道分泌物。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适量食用雪梨、白萝卜等润肺食材。夜间垫高枕头有助于缓解平卧时咳嗽加重的情况。

2、物理治疗

采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帮助湿润气道,每日2-3次。1岁以上儿童可含服少量蜂蜜缓解夜间干咳,但需注意蜂蜜可能引起过敏。使用加湿器时需每日更换水并清洁设备,避免滋生细菌。对鼻塞患儿可用吸鼻器清理鼻腔分泌物。

3、抗病毒药物

如确诊流感病毒感染,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该药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需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使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用药期间家长需监测患儿精神状态及进食情况。

4、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或头孢克洛颗粒。支原体感染可选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用药3-5天后需评估疗效。使用抗生素需完成整个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用药后可能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

5、对症药物

干咳明显可短期使用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痰多者禁用镇咳药。过敏性咳嗽可配合氯雷他定糖浆。中成药如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需辨证使用。所有药物使用不得超过说明书推荐疗程,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复诊。

家长需每日记录咳嗽频率、痰液性状及伴随症状。观察是否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危急表现。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注意与其他儿童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定期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如咳嗽持续超过2周或反复发作,需排查哮喘、鼻窦炎等潜在疾病。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残根牙到底要不要拔?

残根牙是否需要拔除需根据牙齿保留价值和口腔健康状况综合判断。残根牙的处理方式主要有牙体修复治疗、根管治疗后桩冠修复、拔除后种植修复等。

1、牙体修复治疗

当残根牙缺损范围较小且牙根稳固时,可采用复合树脂或嵌体修复。适用于龋坏未达牙髓、牙周组织健康的残根,修复后可恢复咀嚼功能。治疗前需拍摄X线片评估牙根长度及周围骨质情况,修复后需定期检查修复体密合度。

2、根管治疗后桩冠修复

对于牙髓暴露但牙根完好的残根,需先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随后采用纤维桩加固并制作全冠修复。该方式能保留天然牙根,避免邻牙移位,但要求剩余牙体组织高度超过3毫米,且根尖周无大面积阴影。术后可能出现桩核松动或根折风险。

3、拔除后种植修复

当残根牙根折裂、根尖病变严重或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1/3时需拔除。拔牙3个月后若骨量充足可行种植修复,种植体能有效防止牙槽嵴萎缩。但患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或颌骨发育未完成者不宜立即种植,需先进行骨增量手术。

4、过渡性活动义齿

对于暂不具备修复条件的残根牙,可制作隐形义齿或精密附着体义齿过渡。适用于多颗残根需分期治疗、全身状况不宜手术或经济条件受限者。活动义齿能维持面部外形和基本咀嚼,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基牙负荷过重。

5、保守观察处理

无症状且不影响咬合的残根牙可暂缓处理,特别是高龄患者或患有凝血功能障碍者。需每半年拍摄牙片监测根尖状况,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预防根面龋。若出现自发痛、牙龈脓包或牙齿松动需及时干预。

残根牙患者应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每日使用牙线清理邻面,定期进行专业洁治。吸烟者需控制吸烟量以减少种植失败风险,糖尿病患者应优先控制血糖后再行修复治疗。所有修复方式均需在口腔专科医生全面评估后实施,修复后每年需复查1-2次,通过CBCT检查骨结合情况。出现修复体破损、基牙疼痛或种植体周围黏膜发红时应及时复诊。

李胜锋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尿比重高了一点点要不要紧?

尿比重轻微偏高通常不要紧,可能与饮水不足或短暂性生理因素有关。尿比重是反映尿液浓缩程度的指标,正常范围为1.003-1.030,轻微超出范围若未伴随其他异常症状,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尿比重偏高常见于饮水过少、大量出汗或晨起第一次排尿等情况,此时尿液浓缩会导致比重自然升高。通过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观察1-2天后多数可恢复正常。高温环境运动后及时补充电解质水,避免长时间憋尿也能帮助改善。部分人群食用高盐高蛋白饮食后可能出现短暂性尿比重上升,调整饮食结构后即可缓解。

若尿比重持续偏高并伴随尿频尿痛、水肿或血压异常,需警惕病理性因素。糖尿病患者的尿糖升高可增加尿比重,需通过血糖检测排除。尿路感染时白细胞和细菌代谢产物也会影响比重值,需结合尿常规中白细胞酯酶等指标判断。慢性肾脏病早期可能出现尿液浓缩功能异常,但通常伴有肌酐升高或尿蛋白阳性。某些内分泌疾病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会导致尿液过度浓缩,但这类情况往往伴随严重电解质紊乱。

建议连续监测晨尿比重3天,同时记录每日饮水量和排尿情况。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和过量摄入高盐食物。若复查结果仍偏高或出现泡沫尿、夜尿增多等症状,需到肾内科就诊完善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和肾脏超声等检查。日常生活中注意均衡饮水,每小时摄入100-150毫升温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肾脏负担。长期久坐人群建议每2小时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维持正常泌尿功能。

黄钟明

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热门标签

梦魇 小儿癫痫 腱鞘囊肿 继发性痛经 类圆线虫病 脉络膜脱离 视神经脊髓炎 神经源性膀胱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