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其他 > 小儿外科

孩子2岁左右医生说有杂音,做心脏彩超,专家说先天性心脏病,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得了先天性心脏病能活多久?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存期差异较大,轻症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接近正常寿命,重症未干预者可能存活数月至数年。生存期主要受缺损类型、治疗时机、并发症管理、心脏功能、合并畸形等因素影响。

1、缺损类型: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简单先心病经手术修复后,长期生存率与常人无异。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复杂畸形需多次手术,远期预后相对较差。单心室等极端类型需终身医疗支持。

2、治疗时机:

新生儿期完成纠治手术者,心脏代偿功能保存较好。延误治疗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心功能衰竭等不可逆损害,显著缩短生存期。部分病例需在婴幼儿期进行分期手术。

3、并发症管理:

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造成瓣膜毁损,需严格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心律失常是术后常见死因,需定期心电监测。肺动脉高压进展会限制手术机会,需早期药物控制。

4、心脏功能:

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40%提示心功能失代偿,需强心药物维持。右心系统长期超负荷可引发肝淤血、腹水等终末期表现。部分患者最终需考虑心脏移植。

5、合并畸形:

合并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者常伴有免疫缺陷,增加感染风险。同时存在气管食管瘘等畸形时,需多学科协同治疗。复杂综合征型先心病预后通常较差。

建议患者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和运动负荷试验,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原环境。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补充。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心理支持对改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可参加先心病患者互助组织。妊娠需经心内科和产科联合评估,部分严重病例需避孕指导。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小孩先天性心脏病是什么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导致的结构或功能缺陷,主要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等类型。

1、室间隔缺损:

心脏左右心室间的隔膜存在异常孔洞,导致血液从左心室向右心室分流。轻度缺损可能无症状,中重度可出现喂养困难、多汗、发育迟缓。部分小型缺损可能随年龄增长自然闭合,较大缺损需手术修补。

2、房间隔缺损:

左右心房间隔发育不全形成异常通道,使左心房血液向右心房分流。常见症状为活动后气促、反复呼吸道感染。多数需在学龄前通过介入封堵或外科手术矫正,避免长期分流引发肺动脉高压。

3、动脉导管未闭:

胎儿期连接肺动脉与主动脉的血管未正常闭合,出生后持续开放导致血液异常分流。典型表现为心脏杂音、体重增长缓慢。早产儿发病率较高,可通过药物促进闭合或手术结扎治疗。

4、法洛四联症:

包含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四种畸形的复杂先心病。患儿常有口唇青紫、杵状指等缺氧表现,多数需在婴儿期进行根治手术,严重者需分期治疗。

5、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开放受限导致右心室排血受阻,轻中度狭窄可能无症状,重度会出现乏力、晕厥。根据狭窄程度选择球囊扩张或瓣膜置换手术,术后需定期评估心脏功能。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优先选择高蛋白、高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散步等温和活动,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术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心脏超声,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家长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外出携带急救卡片注明病情。多数患儿经规范治疗后能获得良好生活质量。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先天性心脏病怎么进行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可通过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定期随访、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通常由遗传因素、孕期感染、药物影响、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式,适用于病情较重或存在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患者。常见手术方式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等。手术时机需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评估。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或为手术创造条件。常用药物包括地高辛、呋塞米、卡托普利等。地高辛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呋塞米可减轻心脏负荷,卡托普利可改善心脏重构。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适用于部分简单型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等。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介入治疗后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治疗效果。

4、定期随访:

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需建立长期随访计划。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轻度患者可每6-12个月随访一次,中重度患者需缩短随访间隔。随访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5、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根据心功能状况选择适宜活动。保持均衡饮食,控制钠盐摄入。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疫苗。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需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体重增长。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鱼类、瘦肉等。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蔬果。根据心功能状况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竞技性体育活动。保持居住环境通风良好,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定期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方法?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方法主要有心脏听诊、经皮血氧饱和度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查、胸部X线检查和心电图检查。

1、心脏听诊:

心脏听诊是筛查先天性心脏病最基础的方法,通过听诊器可发现心脏杂音、心律异常等特征性表现。该方法操作简便、无创且成本低,适合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首选筛查手段。但需注意部分轻型先心病早期可能无典型杂音,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经皮血氧饱和度检测:

通过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测量四肢血氧饱和度,可快速识别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该方法对新生儿筛查尤为重要,血氧饱和度低于90%需高度怀疑存在右向左分流畸形。检测过程无痛无创,3分钟内即可完成,适合大规模筛查使用。

3、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金标准,能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出90%以上的心脏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常见类型。该检查无辐射,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通常作为确诊手段。

4、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可观察心脏轮廓、肺血管纹理等间接征象,辅助判断心脏扩大、肺动脉高压等情况。虽然对心脏内部结构显示有限,但能发现合并肺部病变,且检查时间短、成本较低,常作为筛查补充手段。

5、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可发现心室肥大、传导阻滞等异常表现。虽然特异性较低,但能提供心脏电生理信息,对心律失常型先心病有筛查价值。检查过程安全快捷,适合与其他筛查方法联合应用。

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儿童保健体检,新生儿期重点完成经皮血氧筛查,婴儿期配合心脏听诊检查。日常注意观察孩子有无喂养困难、呼吸急促、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缺氧发作。保证均衡营养摄入,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维持适宜体重。确诊患儿需遵医嘱定期复查,根据病情选择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时机,术后需预防感染并逐步进行心肺功能康复训练。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心脏杂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心脏杂音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引起,主要有心脏瓣膜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变、贫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流速度加快等原因。

1、心脏瓣膜异常:

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会导致血液流动异常产生杂音。风湿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病变是常见诱因,典型表现为收缩期或舒张期吹风样杂音。轻度病变可通过定期复查监测,中重度需考虑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

2、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结构异常会造成异常血流通道,产生特征性杂音。患儿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发育迟缓,通过心脏超声可明确诊断,部分病例需在儿童期进行介入封堵或外科矫治手术。

3、心肌病变:

扩张型心肌病或肥厚型心肌病会改变心腔结构,影响血流动力学。患者常伴呼吸困难、乏力,听诊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治疗需控制心力衰竭进展,严重者需考虑心脏移植。

4、贫血或甲亢:

血红蛋白降低或甲状腺激素过量会加快血流速度,产生功能性收缩期杂音。伴随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纠正原发病后杂音多可消失,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甲状腺功能。

5、血流速度加快:

妊娠、发热、运动等生理状态会使心输出量增加,产生短暂性无害性杂音。这种杂音强度较弱且随体位变化,无需特殊处理,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并保持充足休息。

发现心脏杂音应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性质。日常生活中需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吸烟饮酒,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妊娠期女性及儿童出现杂音需特别关注,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脏功能,出现胸痛、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热门标签

喉结核 尿道肉阜 胎死宫内 股动脉损伤 颈动脉体瘤 泌尿系结石 腕关节结核 慢性上颌窦炎 外耳道外生骨疣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