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微创外科 > 打呼噜

我儿子出生第三天就打呼噜,当时医生说缺钙喉骨软,随着慢慢长大就渐渐消失了,可是现在都一岁多了,还是打

| 4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钟卫平 助理医师
赣州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孔令臣 主治医师
齐河县潘店镇中心卫生院
立即预约
周垂兵 主治医师
长春市儿童医院
立即预约
许青国 住院医师
山东省冠县辛集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剖腹产后小便刺痛感多久消失?

剖腹产后小便刺痛感通常由尿道刺激、感染、麻醉药物影响、伤口疼痛、排尿姿势不适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多饮水、保持卫生、调整姿势、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尿道刺激:剖腹产术后导尿管的使用可能对尿道造成轻微刺激,导致排尿时出现刺痛感。这种情况通常在拔除导尿管后1-2天内逐渐缓解,无需特殊处理,多饮水有助于减轻症状。

2、尿路感染:术后免疫力下降可能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表现为排尿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若怀疑感染,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抗生素如头孢克洛500mg,每日两次或左氧氟沙星500mg,每日一次进行治疗。

3、麻醉药物影响:剖腹产使用的麻醉药物可能暂时影响膀胱功能,导致排尿不适。这种症状通常在麻醉药物代谢后1-2天内消失,期间可通过热敷下腹部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恢复。

4、伤口疼痛:剖腹产术后腹部伤口疼痛可能间接影响排尿时的舒适度。伤口愈合期间,建议采取半卧位排尿姿势,减少腹部压力,同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如布洛芬400mg,每6小时一次缓解疼痛。

5、排尿姿势不适:术后身体虚弱可能使排尿姿势不自然,增加排尿不适感。建议使用坐便器或借助辅助工具,保持身体放松,避免过度用力,同时可尝试温水坐浴缓解局部不适。

剖腹产后小便刺痛感的护理需结合饮食、运动和日常习惯。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草莓,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尿道的刺激。运动方面,术后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恢复。日常护理中,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定时排尿,避免憋尿,减少感染风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排查原因。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婴儿血管瘤多久消失?

婴儿血管瘤的消失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通常可分为快速消退型、缓慢消退型和持续型三种情况。快速消退型血管瘤可能在婴儿1岁左右开始消退,3-5岁完全消失;缓慢消退型可能持续到学龄前;而持续型血管瘤可能伴随终身,但大多数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血管瘤的消退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血管瘤类型、大小、位置以及个体发育情况。部分血管瘤可能需要医疗干预,但大多数无需特殊治疗,可自然消退。在护理过程中,家长需注意避免摩擦和挤压血管瘤部位,定期观察其变化,必要时咨询专业日常护理中,保持皮肤清洁、避免阳光直射、使用温和的护肤品有助于减少刺激。饮食上,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均可,无需特殊调整。若血管瘤出现快速增长、破溃或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推荐药物治疗如普萘洛尔口服液,剂量需遵医嘱或激光治疗等干预措施。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天天打呼噜是不是有疾病?

天天打呼噜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睡眠姿势、减重、治疗鼻部疾病等方式改善。打呼噜通常由睡眠姿势不当、肥胖、鼻部疾病、咽部狭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睡眠姿势:仰卧位时舌根后坠容易堵塞气道,导致打呼噜。建议侧卧位睡眠,使用侧睡枕或背部放置枕头帮助保持姿势,减少气道阻塞。

2、肥胖:颈部脂肪堆积会增加气道压力,引起打呼噜。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重,如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有效缓解打呼噜。

3、鼻部疾病:鼻炎、鼻息肉等疾病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引发打呼噜。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或遵医嘱使用鼻喷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64微克/喷,每日1-2次改善症状。

4、咽部狭窄: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等结构问题会导致咽部狭窄,引起打呼噜。可通过口腔矫治器或手术如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改善气道通畅性。

5、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导致频繁打呼噜,伴随夜间呼吸暂停和白天嗜睡。建议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确诊后可通过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改善症状。

日常饮食中应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苹果。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瑜伽,有助于控制体重和改善呼吸功能。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睡前饮酒和服用镇静药物,有助于减少打呼噜的发生。若打呼噜伴随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排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蛇胆疮上水泡几天消失?

蛇胆疮上的水泡通常会在7-10天内逐渐消失,具体时间因人而异。水泡的出现与病毒感染有关,治疗期间需注意皮肤护理和抗病毒治疗。

1、皮肤护理: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用手抓挠或挤压水泡,以防感染。可使用温和的生理盐水或碘伏进行局部消毒,促进水泡结痂和愈合。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减少摩擦。

2、抗病毒治疗:水泡的出现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有关,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片400mg,每日5次、泛昔洛韦片500mg,每日3次或伐昔洛韦片1000mg,每日3次,疗程通常为7-10天。

3、止痛处理:蛇胆疮常伴随剧烈疼痛,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缓解不适。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每日2次或对乙酰氨基酚片500mg,每日3次。疼痛严重时可考虑使用加巴喷丁胶囊300mg,每日3次或普瑞巴林胶囊75mg,每日2次。

4、促进愈合:水泡破裂后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涂抹患处,预防继发感染。同时,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摄入,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加快恢复。

5、预防复发:水泡消失后仍需注意皮肤护理,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增强身体抵抗力。若疼痛持续或出现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

水泡消失后,可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恢复。饮食上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衣物,防止病毒传播。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打呼噜和抽烟有关系吗?

打呼噜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使用呼吸辅助设备等方式缓解,抽烟是导致打呼噜的重要因素之一。打呼噜通常由肥胖、鼻部疾病、饮酒、睡眠姿势不当、抽烟等原因引起。

1、肥胖:肥胖者颈部脂肪堆积会压迫气道,导致气流不畅引发打呼噜。减肥是改善打呼噜的有效方法,可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实现。建议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如油炸食品、甜点等,同时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2、鼻部疾病:鼻炎、鼻息肉等疾病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引发打呼噜。治疗鼻部疾病是缓解打呼噜的关键。可使用鼻喷剂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每日一次,每次1-2喷,或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每日一次,每次10mg。

3、饮酒:酒精会放松咽喉部肌肉,导致气道变窄引发打呼噜。减少饮酒可有效改善打呼噜症状。建议每日饮酒量控制在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相当于啤酒不超过750ml,葡萄酒不超过250ml。

4、睡眠姿势:仰卧位睡眠时舌根后坠,容易阻塞气道引发打呼噜。改变睡眠姿势可缓解打呼噜。建议采用侧卧位睡眠,可使用特殊枕头辅助保持姿势,或在睡衣背部缝制网球以提醒翻身。

5、抽烟: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从而引发打呼噜。戒烟是改善打呼噜的重要措施。可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如尼古丁贴片,每日一片,或使用戒烟药物如伐尼克兰片,每日两次,每次1mg。

打呼噜的改善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除了上述措施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也至关重要。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等,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晚7-8小时。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手癣 鼻咽癌 肩骨折 脑肿瘤 白色糠疹 变应性口炎 巴特综合征 颈部血管瘤 局限性淋巴结增大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