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肝病科 > 肝病

无乙肝抗体,被乙肝病人用过的针头刺到,当时注射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之后是否还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如果

| 3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亚磊 住院医师
北京京军国际肝病医院
立即预约
张召新 主任医师
贺钊卫生院
立即预约
江永文 住院医师
高要市金渡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什么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建议所有未感染乙肝病毒且未完成疫苗接种的人群接种,尤其是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肝脏健康。 1、新生儿和婴幼儿是乙肝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乙肝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随后按照免疫程序完成后续接种,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途径。 2、医务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因职业暴露风险较高,需接种乙肝疫苗。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实验室工作人员可能处理含有乙肝病毒的样本,接种疫苗可提供有效防护。 3、慢性肝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应接种乙肝疫苗。慢性肝病患者如脂肪肝、酒精性肝病患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受者,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情可能加重,接种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 4、性伴侣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人群需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性伴侣为感染者的人群应接种疫苗以预防感染。 5、血液透析患者和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应接种乙肝疫苗。血液透析患者和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因接触血液的机会较多,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较高,接种疫苗可提供保护。 6、前往乙肝高流行区旅行或工作的人员应接种乙肝疫苗。乙肝高流行区包括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前往这些地区旅行或工作的人员应提前接种疫苗以预防感染。 7、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感染者的人群需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的人群应接种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建议所有未感染乙肝病毒且未完成疫苗接种的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以保护肝脏健康,降低感染风险。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乙型肝炎会传染吗?
乙型肝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避免共用针具、使用安全套以及母婴阻断治疗。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中,传播途径多样。血液传播是最常见的途径,如输血、共用针具、纹身或穿耳洞时使用未经消毒的器械。性接触传播也是重要途径,尤其是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母婴传播则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感染母亲可能将病毒传给新生儿。预防乙型肝炎的关键是接种疫苗,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避免共用针具、剃须刀等个人物品,使用安全套进行性行为,也能减少传播。对于感染母亲,母婴阻断治疗可显著降低新生儿感染率。治疗方面,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拉米夫定能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避免饮酒,对肝脏健康至关重要。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就医,遵循积极治疗和管理疾病,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甲亢治愈后还需要忌食含碘食物吗?
甲亢治愈后是否需要忌食含碘食物取决于具体病情和甲亢治愈后,部分患者仍需限制碘摄入,以避免复发;部分患者则可恢复正常饮食。建议根据医生指导调整饮食,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确保病情稳定。 1、甲亢治愈后限制碘摄入的原因在于,过量碘可能刺激甲状腺功能,导致甲亢复发。甲亢治愈后,甲状腺功能可能尚未完全恢复稳定,过量碘摄入可能成为诱因。对于曾接受放射性碘治疗或甲状腺部分切除的患者,限制碘摄入有助于维持甲状腺功能平衡。 2、对于完全治愈且甲状腺功能稳定的患者,恢复正常饮食是可行的。正常饮食中的碘含量通常不会对甲状腺功能产生显著影响。这类患者可以通过均衡饮食摄入适量的碘,无需刻意限制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 3、甲亢治愈后的饮食调整应个体化,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习惯,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甲亢复发。 4、日常饮食中,甲亢治愈患者可选择低碘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避免过量摄入海带、紫菜、海鱼等高碘食物。同时,注意避免食用含碘盐,选择无碘盐作为替代。保持饮食均衡,适量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5、除了饮食调整,甲亢治愈患者还应注意生活方式管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戒烟限酒,避免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等,有助于维持甲状腺功能稳定。 甲亢治愈后的饮食管理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有助于预防甲亢复发,维持身体健康。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是什么情况?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通常表明患者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但病毒复制已受到抑制,传染性较低。治疗上需结合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或定期监测。 1、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一种免疫反应。当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e抗体是其中之一。e抗体阳性通常意味着病毒复制活动减弱,传染性降低,但并不能完全排除病毒的存在。 2、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的原因可能与病毒的自然清除过程有关。在感染初期,病毒复制活跃,e抗原阳性;随着免疫系统的激活,病毒复制受到抑制,e抗原转阴,e抗体出现。抗病毒治疗也可能导致e抗体阳性。 3、对于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的患者,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肝功能正常,病毒载量低,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如果肝功能异常或病毒载量高,可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如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干扰素等药物。 4、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患者也很重要。建议保持健康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如散步、瑜伽等。同时,避免饮酒和吸烟,减少肝脏负担。 5、心理支持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也起到关键作用。患者可能因疾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加入支持小组,与他人分享经验,获得情感支持。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患者应定期进行医学检查,遵循结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以维持肝脏健康,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小时候打过乙肝疫苗长大还要打吗?
小时候打过乙肝疫苗,长大后是否需要再次接种取决于体内抗体水平。建议通过检测乙肝表面抗体HBsAb来判断是否需要补种,若抗体水平低于10 mIU/mL,则需重新接种。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非终身,抗体水平会随时间下降,尤其是高危人群如医护人员、性伴侣为乙肝携带者等更需定期检测。 1、乙肝疫苗的保护期限通常为10-15年,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人接种后抗体水平较高,保护时间更长;而有些人抗体水平下降较快,可能需提前补种。 2、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是判断是否需要补种的关键。通过抽血检查HBsAb水平,若低于10 mIU/mL,说明保护力不足,需重新接种疫苗。 3、高危人群更需注意抗体水平。医护人员、乙肝患者家属、性伴侣为乙肝携带者等感染风险较高,建议每3-5年检测一次抗体水平,必要时补种。 4、补种疫苗的流程与初次接种类似,通常需接种3针,分别在0、1、6个月进行。接种后1-2个月可再次检测抗体水平,确保免疫效果。 5、除了接种疫苗,预防乙肝还需注意避免高危行为,如不共用针具、使用安全套、避免接触他人血液等。 定期检测乙肝抗体水平并根据结果决定是否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高危人群,保持抗体水平在保护范围内至关重要,同时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热门标签

铝尘肺 肺念珠菌病 踝关节结核 继发性痛经 前庭大腺炎 薄基底膜肾病 病毒性结膜炎 局限性硬皮病 神经纤维肉瘤 无菌性脑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