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生完宝宝47天了,昨晚上厕所发现出血不知道是恶露还是月经,每次小便都感觉阴道有下坠不知道怎么了

6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杨莉 护士
光山县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吴博 技师
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
立即预约
杜红立 护师
安阳县水冶镇卫生院
立即预约
李彩文 副主任护师
迁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肖于英 住院医师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立即预约
张勇杰 助理医师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卫生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感觉肛门下坠怎么回事?

感觉肛门下坠可能由痔疮、直肠脱垂、肛窦炎、盆底肌功能障碍、肠道炎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肛门下坠感通常伴随排便异常、局部疼痛或肿胀等症状,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干预。

1、痔疮

痔疮是肛门静脉丛曲张形成的团块,可能因久坐、便秘等因素诱发。患者除肛门下坠感外,常伴有便血、肛门瘙痒等症状。轻度痔疮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化痔栓等药物缓解。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2、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指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肛门外,可能与盆底肌松弛、长期腹压增高等有关。症状包括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严重时可见直肠外翻。轻中度脱垂可通过提肛运动改善,重度需考虑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手术治疗。

3、肛窦炎

肛窦炎是肛隐窝的感染性炎症,多由细菌感染或粪便残留刺激导致。典型表现为肛门坠痛、排便时灼热感,可能伴随黏液分泌。治疗可选用高锰酸钾坐浴配合甲硝唑栓、红霉素软膏等抗感染药物。日常需保持肛门清洁,避免腹泻或便秘。

4、盆底肌功能障碍

盆底肌群松弛或痉挛可能导致肛门坠胀,常见于产后女性或长期慢性咳嗽者。症状包括下腹坠痛、排尿异常等。生物反馈治疗和凯格尔运动是主要康复手段,严重者可考虑盆底重建手术。避免久站久坐可减轻症状。

5、肠道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炎症可能引发直肠刺激症状。患者多伴有腹泻、黏液脓血便等表现。需通过肠镜确诊,治疗常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急性期需低渣饮食,补充电解质。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日温水坐浴10-15分钟促进局部恢复。饮食注意避免酒精及辛辣食物,增加燕麦、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摄入。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发热、便血等情况,应及时至肛肠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强效止泻药或抗生素。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产后半个月恶露时有时无正常吗?

产后半个月恶露时有时无多数属于正常现象。

恶露是产后子宫蜕膜脱落、血液及坏死组织经阴道排出的过程,通常持续4-6周。产后半个月处于血性恶露向浆液性恶露过渡阶段,因宫缩力波动或活动量变化可能出现间断排出。哺乳时缩宫素分泌增多可能促进恶露排出,而卧床休息时排出减少,这种间歇性现象通常无需特殊处理。观察恶露颜色是否从鲜红逐渐转为淡红或白色,且无异常臭味即可。

若伴随发热、下腹剧痛或恶露量突然增多需警惕感染或宫腔残留。胎盘胎膜残留可能导致恶露反复出现鲜红色血液,子宫复旧不良时可能持续排出较多暗红色血块。这两种情况需要超声检查确认,必要时行清宫术或使用缩宫素注射液、产妇安合剂、五加生化胶囊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

建议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并勤换卫生巾,避免盆浴和性生活至恶露干净后两周。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泡脚后恶露又来了是不是不能泡脚?

泡脚后恶露又来了通常不建议继续泡脚。恶露是产后子宫蜕膜脱落、血液和坏死组织排出的正常生理现象,泡脚可能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影响恶露排出。

产后泡脚水温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加速盆腔血液循环,导致子宫收缩增强,使本应逐渐减少的恶露量暂时增多。尤其产后一周内恶露以血性为主时,高温刺激可能诱发血管扩张,增加出血风险。部分产妇泡脚后出现鲜红色恶露或排出小血块,多与水温超过40度、单次浸泡超过20分钟有关。此时应暂停泡脚,观察恶露颜色和量的变化,若持续有新鲜出血需及时就医。

少数产妇因体质敏感,即使使用温水短时泡脚也可能影响恶露排出。存在胎盘残留、子宫复旧不全等病理情况时,泡脚的热效应可能干扰子宫自我修复机制,导致异常出血。这类情况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子宫收缩治疗,如使用缩宫素注射液或益母草胶囊促进宫腔内容物排出,同时避免任何可能加重出血的理疗措施。

产后恢复期间建议选择擦浴替代泡脚,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恶露完全结束后可逐步恢复泡脚,水温控制在38度以下,时间不超过15分钟,避免添加活血类中药材。若泡脚后恶露反复或伴随腹痛发热,需警惕感染风险,及时到妇产科就诊评估子宫恢复情况。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总有肛门下坠感是怎么回事?

总有肛门下坠感可能与痔疮、直肠脱垂、肛窦炎、盆腔炎症或肠道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便不尽感、局部胀痛或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温水坐浴、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

1、痔疮

痔疮是肛门静脉丛曲张形成的团块,内痔脱垂或外痔水肿可能压迫肛周神经,导致持续下坠感。患者常伴有便血、肛门瘙痒,排便时症状加重。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或化痔栓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者需接受痔切除术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2、直肠脱垂

直肠壁全层或部分脱出肛门外时,会牵拉直肠周围韧带产生坠胀感,多见于老年人和长期便秘者。轻症表现为排便时直肠黏膜外翻,重症可能出现肛门失禁。初期可通过提肛运动改善,严重脱垂需进行Altemeier手术或Delorme手术修复。

3、肛窦炎

肛窦位于齿状线附近,发生感染时会刺激肛门括约肌痉挛,引发肛门内持续钝痛和坠胀感。典型症状包括排便后灼痛、肛门潮湿,可能伴随黄色分泌物。治疗需采用高锰酸钾坐浴,配合使用九华痔疮栓或复方角菜酸酯栓,必要时行肛窦切开引流术。

4、盆腔炎症

女性盆腔炎或前列腺炎等盆腔脏器炎症,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肛门区域牵涉性坠胀。患者多伴有下腹痛、排尿异常或阴道分泌物异常。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阴道凝胶等药物,配合局部热敷缓解症状。

5、肠道功能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或慢性便秘会导致直肠敏感性增高,即使少量粪便刺激也会产生便意和坠胀感。这类情况通常与精神压力、饮食不当有关。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或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肠道功能,避免久坐久站。

日常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干燥,排便后可用温水冲洗;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多摄入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进行提肛运动锻炼盆底肌。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便血、发热等情况,需及时至肛肠科或消化内科就诊,通过肛门指检、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因。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恶露反反复复怎么回事?

恶露反反复复可能由子宫复旧不良、宫腔感染、胎盘胎膜残留、凝血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清宫手术、抗感染治疗、止血治疗、激素调节等方式治疗。

1、子宫复旧不良

产后子宫收缩乏力会导致恶露排出不畅,可能伴随下腹坠胀感。可遵医嘱使用缩宫素注射液促进宫缩,或益母草颗粒帮助子宫恢复。日常可适当按摩子宫底刺激收缩。

2、宫腔感染

产褥期护理不当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炎症,表现为恶露异味、发热等症状。需进行细菌培养后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配合甲硝唑片治疗厌氧菌感染。保持会阴清洁至关重要。

3、胎盘胎膜残留

分娩时胎盘剥离不全会导致组织残留,引起反复出血性恶露。超声确诊后需行清宫术清除残留物,术后可服用新生化颗粒促进蜕膜排出。残留物超过3厘米时需及时处理。

4、凝血功能障碍

妊娠期凝血功能异常可能造成恶露持续时间延长,需检测凝血四项。可静脉注射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止血,严重者需输注冷沉淀。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出血。

5、内分泌失调

产后泌乳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子宫内膜修复,导致恶露淋漓不尽。确诊后可使用戊酸雌二醇片调节激素,配合定坤丹调理气血。哺乳期用药需严格评估风险。

建议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观察恶露颜色与气味变化,出现鲜红色出血或发热时立即就医;产后6周内避免盆浴及性生活;加强营养摄入,多食用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食物;适当进行凯格尔运动帮助盆底肌恢复。若恶露持续超过6周需进行超声检查排除病理因素。

冷启刚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热门标签

肌炎 酒糟鼻 肾衰竭 胃憩室 骨化性肌炎 鳞状细胞癌 视神经萎缩 手足徐动症 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 B族链球菌性新生儿脓毒败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