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我有霉菌性阴道炎和宫颈糜烂,用了10天消糜栓,宫颈糜烂好些了,可是阴道炎还是没好,阴道里还是有豆渣样异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庞金芳 住院医师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城厢镇卫生院
立即预约
牛江民 住院医师
杭州余杭泰康医疗门诊部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检查出夫妻染色体异常有多大的概率?

夫妻染色体异常的概率与年龄、遗传背景等因素有关,35岁以下夫妇自然妊娠染色体异常风险低于5%,40岁以上可上升至30%以上数据为群体统计结果,个体情况需结合具体检查分析。

染色体异常分为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两类。数目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在活产儿中发生率约1/800,结构异常如平衡易位在普通人群携带率约1/500。高龄孕妇卵子老化导致减数分裂错误增加,35岁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为1/200,40岁升至1/65。男性精子异常也可能导致胚胎染色体问题,严重少弱精患者精子非整倍体率可达10-15%。部分异常与父母携带的平衡易位有关,这类夫妇生育染色体不平衡后代的理论风险为15-50%,实际活产儿异常率约5-10%。环境因素如辐射、化学毒物接触可能诱发生殖细胞突变,但具体影响程度存在个体差异。

建议备孕夫妇进行孕前染色体检查,尤其是有不良孕产史或家族遗传病史者。孕期可通过无创DNA检测、羊水穿刺等技术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接触致畸物质,必要时咨询遗传学专家进行生育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

颜克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泌尿外科

异维A酸多久可以代谢干净?

异维A酸一般需要1-2个月可以代谢干净,具体时间与个体代谢能力、用药剂量及疗程有关。

异维A酸在人体内的半衰期较长,停药后药物浓度会逐渐降低。单次用药后约需1周时间代谢一半剂量,完全清除需更长时间。常规剂量下,多数人停药后1个月内血液中药物浓度可降至微量水平,但脂肪组织中的残留可能持续更久。若长期大剂量使用,代谢周期可能延长至2个月以上。药物代谢主要通过肝脏完成,肝功能异常者代谢速度可能减慢。用药期间需严格避孕至停药后至少1个月,避免药物残留导致胎儿畸形风险。

建议用药期间及停药后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饮酒或使用肝毒性药物。日常可适量增加饮水、补充维生素B族帮助代谢,避免高脂饮食以减少药物在脂肪组织蓄积。若需进行激光治疗或手术,应提前告知医生用药史。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消糜栓的副作用和危害?

消糜栓的副作用可能包括局部刺激、过敏反应、阴道菌群失调等,严重时可能导致继发感染或黏膜损伤。消糜栓主要用于治疗阴道炎、宫颈糜烂等妇科疾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1、局部刺激

使用消糜栓后可能出现阴道灼热感、瘙痒或轻微疼痛,通常与药物成分对黏膜的刺激有关。若症状持续加重,需立即停药并冲洗阴道。此类反应多因个体敏感性差异导致,建议用药前咨询医生评估耐受性。

2、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消糜栓中的莪术油、冰片等成分过敏,表现为皮疹、红肿或呼吸困难。过敏体质者使用前应进行皮肤测试,一旦出现喉头水肿等严重症状,须及时就医抗过敏治疗。

3、菌群失衡

长期使用消糜栓可能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导致乳酸杆菌减少,引发霉菌性阴道炎等继发感染。用药期间可配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调节菌群,但需间隔12小时以上使用。

4、黏膜损伤

粗暴放置或药物腐蚀性成分可能造成阴道黏膜破损出血,尤其宫颈糜烂面积较大时风险更高。建议用药期间避免性生活,出血量多时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粉局部止血。

5、全身影响

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全身反应,可能与药物吸收后代谢异常有关。哺乳期妇女禁用消糜栓,避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使用消糜栓期间应每日更换棉质内裤,避免盆浴及游泳。治疗期间定期复查妇科检查,若出现异常分泌物或发热需立即就医。日常可适量饮用无糖酸奶补充益生菌,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月经期、妊娠期及阴道出血期间禁止使用该药物。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血粘度异常是怎么回事?

血粘度异常可能由血液成分改变、血管内皮损伤、血流动力学异常、代谢性疾病、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血液净化、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血液成分改变

红细胞增多或变形能力下降会导致血粘度升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亢进,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明显超过正常范围。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使血浆变得黏稠。针对这类情况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抑制血小板聚集,或采用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进行血液稀释治疗。

2、血管内皮损伤

长期高血压或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促使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血管管腔狭窄,局部血流剪切力改变进一步加重血液黏稠。这种情况需要控制基础疾病,可选用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

3、血流动力学异常

心力衰竭患者心输出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血液中有形成分更容易沉积。长期卧床患者缺乏肌肉泵作用,静脉回流受阻也会导致血液淤滞。改善措施包括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严重者可考虑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血栓形成。

4、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持续偏高,糖化血红蛋白增多使红细胞刚性增加。高尿酸血症患者血中尿酸盐结晶可激活凝血系统。这类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和尿酸,可配合使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改善微循环,或别嘌醇片降低血尿酸。

5、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血液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异常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形态改变。遗传性高凝状态患者凝血因子异常活跃。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血液指标,必要时使用华法林钠片抗凝,或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血粘度异常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2000毫升左右有助于稀释血液。饮食上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增加深海鱼类和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避免久坐不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定期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加重血液淤滞。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异丙嗪肌内注射有什么作用?

异丙嗪肌内注射主要用于治疗过敏反应、晕动病、恶心呕吐等症状,具有抗组胺、镇静、止吐等作用。

异丙嗪是一种吩噻嗪类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发挥抗过敏作用,能有效缓解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鼻塞等症状。其镇静作用可帮助缓解焦虑情绪,常用于手术前镇静或辅助睡眠。该药物的止吐效果显著,对晕动病、妊娠呕吐、术后呕吐及药物引起的呕吐均有抑制作用。异丙嗪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在麻醉前给药时能预防支气管痉挛。肌内注射给药方式可使药物快速吸收,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发挥药效。

使用异丙嗪肌内注射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的嗜睡、口干、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青光眼患者、前列腺肥大患者及2岁以下儿童应慎用。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或硬结,应轮换注射部位。用药期间应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禁止与酒精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同时使用。长期使用需监测血常规,防止粒细胞减少。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喉蹼 肝囊肿 皮内痣 低钠血症 粉刺样痣 硫化氢中毒 结节性甲状腺肿 急性细支气管炎 局限性淋巴结增大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